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界面,空穴,分子筛,太阳能电池,阳极,表征。
分子膜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涛,赵琪,王小军,张旭,王勇[1](2019)在《耐温型分子膜驱油剂性能评价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评价了耐温型分子膜驱油剂的表面活性、耐温性能、吸附特性、润湿性和防膨性能,利用岩心驱替实验对分子膜驱油剂提高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耐温型分子膜驱油剂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在120℃下老化24 h后,阳离子度变化较小,具有良好的抗温性;分子膜驱油剂可使岩心切片表面润湿性向亲水方向转化,能将处理成强亲油的岩心切片(接触角103. 51°)表面转变为弱亲水(接触角49. 52°);分子膜浓度为3 000 mg/L时,饱和吸附量达到15 mg/g以上,防膨率达到90%以上,驱油效率的增幅较为明显,可使水驱后的采收率提高11%以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产液量和产油量均有大幅提高,并且有效期较长,取得了良好的驱油效果。(本文来源于《钻采工艺》期刊2019年05期)
王梦凡,俞映倞,杨梖,谢斐,侯朋福[2](2019)在《不同表面分子膜材料抑制稻田氨挥发的效果及其作用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分子膜是抑制稻田氨挥发的一种经济环保的手段,但适宜膜材料的选取及作用途径尚未明确,为此,试验选取聚乳酸(PLA)、玉米蛋白、Span60为表面分子膜材料,根据材料的溶解度和成膜状态确定各材料添加比例,PLA添加比例为2、4、6、8 g·m~(-2)(以干性物质计,下同),玉米蛋白1、2、4、8 g·m~(-2),Span60 1、2、4、6 g·m~(-2)。通过开展控温培养试验,比较不同分子膜材料对氨挥发的控制效果及其主要作用途径。结果表明,PLA、玉米蛋白、Span60叁种材料均降低了肥后一周内的氨挥发排放量,降低比例分别为6.61%~18.10%、6.71%~21.78%、4.32%~9.51%。PLA、玉米蛋白通过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和pH值共同作用抑制氨挥发,含2 g·m~(-2)的玉米醇溶蛋白和含8 g·m~(-2)的PLA对氨挥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可分别降低氨挥发排放量12.46%和9.61%;Span60主要通过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抑制氨挥发,但添加比例过高会增加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最佳添加比例为1 g·m~(-2),与对照相比可降低氨挥发排放量5.63%。研究表明,玉米蛋白(2 g·m~(-2))是较适宜的氨挥发表面分子抑制材料,但其田间实际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高振,黄焜,杜林,刘会洲[3](2019)在《酸性有机磷类萃取剂单分子膜的气-液界面行为:亚相pH和铺展溶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液两相萃取过程中,有机磷类萃取剂分子的界面行为决定了其以何种形式参与到界面萃取反应中.为了阐明萃取剂分子界面行为的变化特点,采用Langmuir单分子膜技术研究了单分子膜中P507分子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和聚集行为随亚相pH、有机溶剂极性的变化.通过测定表面压-分子面积等温线,并采用界面红外反射吸收光谱(IRRAS)分析表征气-液界面P507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以正己烷作铺展溶剂时,随亚相pH的降低,P507单分子膜质子化程度提高, P507分子极性端水化能力削弱,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单分子膜中形成含有分子间氢键的聚集体.但采用极性有机溶剂(二氯甲烷和氯仿)铺展P507单分子膜,膜内P507分子界面聚集状态发生变化.铺展溶剂极性增强,单分子膜内会含有更多极性端水化能力强的P507分子单体,并且亚相pH降低,单分子膜不会出现类似正己烷条件下的π-A曲线收缩和P-O-H基团峰位红移现象.这证实了有机铺展溶剂极性可以改变P507单分子膜中分子界面存在形式和聚集状态.本工作为深入理解溶剂萃取过程中水油两相界面处酸性有机磷类萃取剂分子的聚集行为变化及其对界面反应活性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关怀民,刘玉洁,张新丽,廖梦廉,童跃进[4](2019)在《两亲胆固醇壳聚糖碳酸酯的合成及其单分子膜的形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壳聚糖结构特点出发,利用甲磺酸保护壳聚糖氨基,在羟基上引入胆固醇合成两亲性胆固醇壳聚糖碳酸酯(ACCC),利用FT-IR和~(13)C-NMR方法证明碳酸酯基的生成。采用Langmuir膜技术跟踪探究不同取代度ACCC的单分子膜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形成过程及膜性能,由表面压-单分子层表观面积(π-A)等温曲线得知,从气相到固相变化过程中两亲壳聚糖衍生物单分子经历从分散到集中,在空气/水界面上逐渐形成单分子膜,单分子膜稳定性和强度取决于胆固醇取代度的变化。取代度分别是2.6和3.9的ACCC的膜平均极限面积(A*)达到346.76和652.65cm~2,相应塌陷压值分别等于46.13和47.48mN/m,表明这两种胆固醇壳聚糖碳酸酯Langmuir膜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Langmuir-Blogett技术将单分子膜转移制备多层膜修饰的ITO电极。(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4期)
王方华,陈吴翀,魏瑞霞,张慧,杨博[5](2019)在《脂肪酶GZEL及其C-端截断突变体对磷脂单分子膜的吸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单分子层技术研究了禾谷镰孢菌脂肪酶GZEL对不同磷脂单分子膜的吸附动力学。同时,采用截断突变方法分析C-端肽段(编号为269-319的氨基酸)缺失后对脂肪酶GZEL界面吸附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脂肪酶GZEL对不同磷脂单分子层的吸附动力学参数(吸附常数k_a,解离常数k_d,吸附平衡常数K_(Ads))与磷脂单分子膜的种类及初始表面压力密切相关。尽管如此,相比于野生型GZEL,269-319肽段缺失后导致酶蛋白对不同磷脂单分子膜的吸附常数k_a均显着降低,而解离常数k_d则显着升高,两者共同导致酶蛋白对于磷脂单分子膜的亲和力K_(Ads)显着降低。野生型GZEL对不同磷脂单分子膜的选择性顺序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而269-319肽段缺失后,酶蛋白对于这叁种磷脂单分子膜的亲和力则表现为无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表明269-319肽段在脂肪酶GZEL的界面吸附及对磷脂选择性方面均发挥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卢建红,甄崇礼,沈玉,焦汉东,焦树强[6](2018)在《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组装单分子膜是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结构有序性、堆积紧密性和化学结构稳定性,成为近30年来热点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潜力。简要论述了自组装单分子膜在自组装机理、表征方法、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8年08期)
杨文申,郎林,阴秀丽,吴创之[7](2018)在《MFI型分子膜的制备与H_2S/CH_4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多孔α-Al_2O_3载体上制备MFI型(ZSM-5和silicate-1)分子筛膜;通过XRD和SEM检测,证明所合成的分子筛膜为致密、交联和无取向的MFI型分子筛膜,厚度为5μm;单组分气体渗透实验检测中,所制备样品膜的N2渗透量均小于10~(-11)mol/(m~2·s·Pa),可认为其无缺陷;同时,考察了样品分子筛膜对H_2S/CH_4混合气的分离效果,在渗透压分别为0.3和0.5 MPa时,silicate-1分子筛膜的H_2S/CH_4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99和4.44,而ZSM-5分子筛膜的CH_4/H_2S的分离因子分别为6.71和12.85。(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武丽娟[8](2018)在《自组装分子膜界面修饰对提高钙钛矿薄膜光电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中,钙钛矿光吸收层的成膜质量和载流子传输层的稳定性对器件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寿命等起到关键性作用。而载流子传输层中的空穴传输层常用的材料多为不稳定的有机材料(如:PEDOT:PSS、PTAA、P_3HT),从而导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稳定性差。无机金属氧化物由于稳定性较好、载流子迁移率较高,因此成为空穴传输材料的良好选择,例如氧化镍。其中,氧化镍的能级与MAPbI_3(CH_3NH_3PbI_3)材料相匹配可以起到传输空穴阻挡电子的作用,从而减少载流子复合。然而,由于氧化镍表面的羟基基团的存在而导致容易形成电荷缺陷态,并且钙钛矿薄膜在氧化镍表面沉积的结晶质量较低以及覆盖度较差,从而导致器件的性能降低。近期,人们发现在载流子传输层表面引入带有羟基、氨基和吡啶等基团的自组装分子膜来修饰界面,不仅可以钝化表面,减少电荷缺陷,而且还可以改善钙钛矿薄膜的成膜质量。本论文选用稳定性较好的氧化镍作为无机空穴传输层。一方面,探索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质量较好的氧化镍薄膜,另一方面,尝试在溅射好的氧化镍薄膜表面引入自组装分子膜来修饰氧化镍界面从而钝化薄膜表面,提高界面接触,最终改善钙钛矿薄膜的成膜质量,提高器件的性能。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含叁部分:氧化镍空穴传输层的制备与表征;乙醇胺与乙二胺自组装分子膜界面修饰对钙钛矿薄膜及器件的影响;β-丙氨酸自组装分子膜的制备与表征。第一部分,氧化镍空穴传输层的制备:通过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氧化镍空穴传输层,研究了不同的氩氧气流比对制备氧化镍薄膜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表征发现在纯氩气的氛围下溅射得到的是氧化镍薄膜且结晶性较好。同时还研究了溅射时间对氧化镍薄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tandard Electronic Modules,简称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ir Force Manual,简称AFM)表征得到在溅射5min后得到的氧化镍薄膜对基底的覆盖度较差,而溅射20min后,对基底的覆盖度较好。第二部分,乙醇胺与乙二胺自组装分子膜界面修饰:主要探索了带有氨基和羟基的乙醇胺与只带有氨基官能团的乙二胺两种有机小分子对氧化镍表面进行界面修饰。首先,通过对修饰前后的钙钛矿薄膜的XRD、SEM、PL系列表征,发现经乙醇胺和乙二胺修饰后,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质量增强,晶粒变大,钙钛矿薄膜表面粗糙程度明显降低。其次,通过PL谱显示经乙二胺修饰后,钙钛矿薄膜的空穴萃取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经乙醇胺修饰后,增加了空穴的有效萃取率,从而导致器件效率得以提升。第叁部分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β-丙氨酸自组装分子膜界面修饰对钙钛矿薄膜的影响:我们采用浸泡法研究氧化镍薄膜表面经紫外臭氧处理前后,基底上的β-丙氨酸自组装分子膜的成膜条件,并对组装前后的钙钛矿薄膜进行了接触角、红外、形貌和电化学等表征。结果表明经紫外臭氧处理以及组装了β-丙氨酸分子膜后,氧化镍表面的亲水性增强。同时,也对钙钛矿薄膜的成膜质量以及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经紫外臭氧处理后组装β-丙氨酸自组装分子膜后,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质量增强,晶粒变大,吸收也有所增强。(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尚志[9](2018)在《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及对OLED阳极修饰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组装单分子膜(SAM)是成膜分子与固体基底间发生化学反应而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分子排列有序的单层膜。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和取向性好等优点,在有机电子器件和电化学修饰电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设计合成一种以TPD为分子主体,硫酯为锚定基团,亚甲基作为桥连基团的新型空穴传输材料TPD-SAc,并将其在金表面形成SAM体系,然后将此SAM体系用于OLED阳极ITO的修饰,以改善无机/有机界面的接触。依次通过Vilsmeier反应、还原反应和光延反应合成TPD-SAc,并对Vilsmeier反应的投料比例、温度、时间等因素以及光延反应的反应体系和投料顺序进行了优化,最终叁步反应的总收率为30.8%。TPD-SAc在叁乙胺的作用下在金表面形成SAM,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SAM的成膜机理,确认了成膜分子和金基底之间S-Au键的形成;通过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光电子能谱、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SAM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质,SAM的倾斜角约为45o,吸附量为2×10~(-10) mol·cm~(-2),金功函数减小0.2 eV,对溶液中的电子转移有明显的影响。制备了叁种类型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研究了自组装单分子膜和金缓冲层的引入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经SAM修饰的器件1和金作为缓冲层的器件2较没有阳极修饰的器件3在各方面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器件1的亮度(7303.90 cd/m~2)较器件2(4315.43 cd/m~2)和器件3(4106.14cd/m~2)分别提高了1.69倍和1.78倍,器件1的电流效率(8.49 cd/A)较器件2(4.42 cd/A)和器件3(3.70 cd/A)分别提高了1.92倍和2.29倍,并且色坐标的稳定性也得到提高。SAM体系对OLED阳极修饰的显着影响可归因于空穴注入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新型[10](2018)在《上海交大提出自组装单分子膜掺杂技术新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但亚平课题组研究发现,自组装单分子膜掺杂会在硅衬底引入碳缺陷,从而降低硅中磷杂质的电学激活率。研究人员由此提出了自组装单分子膜掺杂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发展无缺陷态的单分子膜掺杂技术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2期)
分子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表面分子膜是抑制稻田氨挥发的一种经济环保的手段,但适宜膜材料的选取及作用途径尚未明确,为此,试验选取聚乳酸(PLA)、玉米蛋白、Span60为表面分子膜材料,根据材料的溶解度和成膜状态确定各材料添加比例,PLA添加比例为2、4、6、8 g·m~(-2)(以干性物质计,下同),玉米蛋白1、2、4、8 g·m~(-2),Span60 1、2、4、6 g·m~(-2)。通过开展控温培养试验,比较不同分子膜材料对氨挥发的控制效果及其主要作用途径。结果表明,PLA、玉米蛋白、Span60叁种材料均降低了肥后一周内的氨挥发排放量,降低比例分别为6.61%~18.10%、6.71%~21.78%、4.32%~9.51%。PLA、玉米蛋白通过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和pH值共同作用抑制氨挥发,含2 g·m~(-2)的玉米醇溶蛋白和含8 g·m~(-2)的PLA对氨挥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可分别降低氨挥发排放量12.46%和9.61%;Span60主要通过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抑制氨挥发,但添加比例过高会增加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最佳添加比例为1 g·m~(-2),与对照相比可降低氨挥发排放量5.63%。研究表明,玉米蛋白(2 g·m~(-2))是较适宜的氨挥发表面分子抑制材料,但其田间实际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膜论文参考文献
[1].王鹏涛,赵琪,王小军,张旭,王勇.耐温型分子膜驱油剂性能评价及应用[J].钻采工艺.2019
[2].王梦凡,俞映倞,杨梖,谢斐,侯朋福.不同表面分子膜材料抑制稻田氨挥发的效果及其作用途径[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3].高振,黄焜,杜林,刘会洲.酸性有机磷类萃取剂单分子膜的气-液界面行为:亚相pH和铺展溶剂的影响[J].化学学报.2019
[4].关怀民,刘玉洁,张新丽,廖梦廉,童跃进.两亲胆固醇壳聚糖碳酸酯的合成及其单分子膜的形成与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5].王方华,陈吴翀,魏瑞霞,张慧,杨博.脂肪酶GZEL及其C-端截断突变体对磷脂单分子膜的吸附动力学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9
[6].卢建红,甄崇礼,沈玉,焦汉东,焦树强.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材料保护.2018
[7].杨文申,郎林,阴秀丽,吴创之.MFI型分子膜的制备与H_2S/CH_4分离性能[J].燃料化学学报.2018
[8].武丽娟.自组装分子膜界面修饰对提高钙钛矿薄膜光电性质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8
[9].尚志.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及对OLED阳极修饰作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
[10].新型.上海交大提出自组装单分子膜掺杂技术新方向[J].化工新型材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