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球面抛光论文_韩侗睿,付秀华,贾宗合,张馨心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球面抛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非球面,函数,螺旋线,参数,曲率,透镜,峰值。

非球面抛光论文文献综述

韩侗睿,付秀华,贾宗合,张馨心[1](2017)在《基于硫系玻璃非球面抛光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具有优异的红外光学性能,分析了硫系玻璃材料的光学和热力学特性,针对硫系玻璃质软,热膨胀系数大,依据自适应迭代驻留时间算法理论,采用数控气囊式抛光对?50mm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进行抛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透镜在抛光过程中的气囊抛光头旋转速度、气囊充气压力值、氧化铈抛光液浓度等工艺参数,再使用带有聚氨酯抛光垫的气囊对透镜进行多次抛光,并检测其面形图。最后通过分析对比实验,在实验基础上改用金刚石微粉作为抛光液,对透镜进行最后阶段的面形修正抛光,其表面粗糙度Ra值为9.28nm,PV值为0.6097μm,表面疵病B为Ⅲ级。(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李徐钰,魏朝阳,徐文东,邵建达[2](2016)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非球面抛光去除函数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磨头抛光加工非球面,利用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单元法分析磨头的受力分布,并结合Preston方程和行星运动模型仿真得到了在非球面上的去除函数。通过对比该算法得到的去除函数与均匀分布得到的去除函数,来证明修正非球面上去除函数的必要性。采用顶点曲率半径2000m的抛物非球面、15m半径的聚氨酯抛光盘作为分析对象,仿真结果表明将公转半径设定为8m左右最佳。最后引入了去除峰值变化率作为衡量去除函数随离轴位置的指标,定性的分析了离轴量对于去除函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强激光材料与元器件学术研讨会暨激光破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3)

程凯[3](2015)在《单晶硅非球面抛光工艺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光学元件以其良好的性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非球面元件具有消除像差、减少色散、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的作用。在红外光学系统中,质地硬脆、热变形小、红外波段透过率高的非球面单晶硅透镜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对表面粗糙度和面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硅透镜加工,无论是从生产效率还是加工精度都无法满足光学系统对硅透镜提出的极高加工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因此,研究出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光学非球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形式的抛光技术:轮式抛光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控制抛光轨迹,利用自行开发的柔性抛光轮通过抛光液中的氧化铝颗粒正压力作用下,对工件表面材料进行微磨削作用,在非球面表面准确进行材料去除,从而获得较好的表面粗糙度和面形精度。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结合轮式抛光技术需要法向加载抛光压力的特点,搭建了基于B轴的抛光平台。针对抛光主轴安装在B轴中心的偏置误差会使得抛光压力改变的问题,分析安装偏置误差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叁种偏置误差测量方式,并通过设计的叁维微位移调整台进行调整,波纹面车削实验结果表明面形误差在3μm左右。结合本抛光平台特点,设计了离线超精密抛光轮修整方案,圆跳动在14μm。结合Hertz接触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了抛光轮与工件接触区域的大小、压力分布等。在此基础上运用运动学和Preston假设的知识,建立轮式抛光技术的半经验去除函数模型,并对此种抛光技术对平面工件加工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关于抛光压力、抛光时间和抛光轮转速的定点单因素工艺实验,获得了不同参数下的抛光去除体积以及形貌,根据去除坑轮廓的不对称性,将压力模型下进行了修正,更加贴近实际加工。通过数据拟合计算出广义Preston系数以及速度修正指数。设计环带正交抛光工艺实验,分析了抛光工艺参数对轮式抛光技术加工单晶硅表面的抛光去除效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抛光特点优选出最佳的抛光工艺参数。最后结合去除函数通过离散矩阵算法计算驻留时间,并对口径为30mm的单晶硅平面、半径300mm的凸球面以及非球面进行了抛光加工实验,得到表面粗糙度分别为3.8nm、4.3nm和4.6nm,并且面形也得到一定的改善,验证了轮式抛光技术良好的加工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7-01)

曲兴田,王宏一,樊成,吴文征,刘孝龙[4](2015)在《等重迭率螺旋线的非球面抛光轨迹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抛光轨迹以获得更好的加工精度,分析了轨迹在非球面上所产生的去除区域的覆盖情况,并提出了一种等重迭率螺旋线抛光轨迹规划方法。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去除区域的覆盖情况分析表明,常用的阿基米德螺旋线由于弹性接触变化和投影行距变化导致轨迹间去除区域接触变化,从而不能保证加工精度均匀一致,为此引入了重迭率的概念以量化分析该变化情况。提出的轨迹规划方法分析了重迭率的变化特点,并依据螺旋线的性质建立了螺旋线行距与非球面面形的变化关系,保证了轨迹间去除区域的稳定接触。仿真结果表明,在非球面抛光过程中应用等重迭率螺旋线轨迹,重迭率变化范围从阿基米德螺旋线轨迹的56.1%~26.2%缩小到现在方法的56.1%~55.3%,为非球面抛光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郭晓凌,沙晟春[5](2010)在《工业机器人在离轴非球面抛光中的坐标变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利用工业机器人模拟人工手修在光学器件抛光过程中的应用技术,并分析该技术的优势。在工业机器人加工过程中,对于曲面方程已知的自由曲面,要保持加工工具与被加工工件表面法线方向一直,提出了针对这种需求的空间坐标转换算法,并通过转换成机器人内部编程代码来实现。试验结果证明该算法稳定可靠,机器人对自由曲面加工过程中,在路径上每个离散点保持工具垂直于镜面。(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0年36期)

刘建贤[6](2009)在《非球面抛光机结构设计及运动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非球面光学零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加工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但是,传统的加工方法暴露出加工效率低、加工时间长以及加工精度低等缺点。计算机控制小工具抛光是采用比被加工零件小得多的柔性抛光工具,根据干涉仪等检测仪器检测面形精度,选择合适的抛光参数在计算机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路径加工工件表面,使其面形快速收敛,现已成为光学元件加工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为中小型抛光机床的结构改进提供参考,为抛光机床提供运动参数,从而指导生产,以实现非球面光学玻璃的加工的低成本、高效率,满足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本文在非球面光学零件的广泛应用性及其加工技术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在参考国内相关的非球面复合加工机床的前提下,设计了一台非球面抛光机床,在对横梁和立柱部分进行改进并经有限元分析后,使得该机床具有较高的固有频率。对旨在产生理想去除函数形状的行星运动方式进行了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去除函数的去除特性,并且引入趋近因子这一概念对偏心率和转速比这两个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偏心率为0.8,转速比为10。模块化设计并研制了能产生行星运动的小型抛光工具,并用其对K9玻璃进行实验,验证了先前仿真曲线的正确性,并对抛光速度和抛光模的材料对去除函数形状以及去除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因素对去除函数曲线的形状影响不大,但对去除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非球面抛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小磨头抛光加工非球面,利用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单元法分析磨头的受力分布,并结合Preston方程和行星运动模型仿真得到了在非球面上的去除函数。通过对比该算法得到的去除函数与均匀分布得到的去除函数,来证明修正非球面上去除函数的必要性。采用顶点曲率半径2000m的抛物非球面、15m半径的聚氨酯抛光盘作为分析对象,仿真结果表明将公转半径设定为8m左右最佳。最后引入了去除峰值变化率作为衡量去除函数随离轴位置的指标,定性的分析了离轴量对于去除函数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球面抛光论文参考文献

[1].韩侗睿,付秀华,贾宗合,张馨心.基于硫系玻璃非球面抛光工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李徐钰,魏朝阳,徐文东,邵建达.基于有限单元法的非球面抛光去除函数仿真[C].强激光材料与元器件学术研讨会暨激光破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3].程凯.单晶硅非球面抛光工艺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4].曲兴田,王宏一,樊成,吴文征,刘孝龙.等重迭率螺旋线的非球面抛光轨迹规划[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

[5].郭晓凌,沙晟春.工业机器人在离轴非球面抛光中的坐标变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6].刘建贤.非球面抛光机结构设计及运动参数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论文知识图

非球面工件与气囊接触过程抛光头、非球面及磨粒间法向位移变化基于MRT的气囊抛光系统硬件结构实物图等距非球面(D)型表面粗糙度仪电火花和电流变抛光复合加工

标签:;  ;  ;  ;  ;  ;  ;  

非球面抛光论文_韩侗睿,付秀华,贾宗合,张馨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