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撑杆自适应扣压装置,包括底座、固定扣压机构以及自适应扣压机构,固定扣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环形扣压机,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同时第一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自适应扣压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环形扣压机,第二支撑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本设备在使用时,将电动撑杆产品一侧的A端定位面固定在固定扣压机构处,然后移动自适应扣压机构,当自适应扣压机构顶住电动撑杆产品B端定位面时,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作用,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两个扣压机构上的环形扣压机同时完成对产品的扣压动作;本方案设计的装置能够可靠地找到电动撑杆产品的扣压凹槽位置,一次性完成产品上所有的扣压位置。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动撑杆自适应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扣压装置整体,所述扣压装置整体包括底座、固定扣压机构以及自适应扣压机构,所述固定扣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环形扣压机,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同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自适应扣压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环形扣压机,所述第二支撑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动撑杆自适应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扣压装置整体,所述扣压装置整体包括底座、固定扣压机构以及自适应扣压机构,所述固定扣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环形扣压机,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同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自适应扣压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环形扣压机,所述第二支撑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撑杆自适应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根互相平行的导杆,所述导杆两端均设置有导杆支座,所述导杆支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撑板下侧开设有两个左右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所述两根互相平行的导杆可左右滑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撑杆自适应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和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上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和所述丝杆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撑杆自适应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压装置整体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一环形扣压机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二线缆和所述第二环形扣压机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三线缆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第四线缆和所述伺服电机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撑杆扣压组装的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撑杆自适应扣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组装,目前普遍地采用金属扣压管扣压将电机组件牢固地组合在一起。一般扣压2~3个位置,每个位置沿扣压管径向扣压环状均匀分布的扣压点;扣压位置对应到零件的扣压凹槽;考虑其中一个扣压位置和另外一个或两个扣压位置间有多个零件,如果以某一端零件定位,则所有零件的累计误差会导致另外一端的扣压位置偏移出零件上的扣压凹槽,导致扣压失效。
而传统的解决方法具体为:准备两台独立的扣压机,分别以两端的零件定位面作为参考点作扣压。由于是两次扣压,操作人员过多的动作导致扣压作业的效率低下;两次扣压的基准难以保持一致,影响扣压后的整体效果。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可靠地找到电动撑杆产品的扣压凹槽位置,一次性完成产品上所有的扣压位置的自适应扣压装置,以此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撑杆自适应扣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撑杆自适应扣压装置,包括底座、固定扣压机构以及自适应扣压机构,所述固定扣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环形扣压机,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同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自适应扣压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环形扣压机,所述第二支撑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根互相平行的导杆,所述导杆两端均设置有导杆支座,所述导杆支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撑板下侧开设有两个左右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所述两根互相平行的导杆可左右滑动设置。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和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上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和所述丝杆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扣压装置整体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一环形扣压机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二线缆和所述第二环形扣压机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三线缆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第四线缆和所述伺服电机连接。
针对上述方案的结构特点,解释如下:
本设备在使用时,将电动撑杆产品一侧的A端定位面固定在固定扣压机构处,然后移动自适应扣压机构,当自适应扣压机构上的部件顶住电动撑杆产品B端定位面时,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作用,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两个扣压机构上的环形扣压机同时完成对产品的扣压动作。
两根互相平行的导杆就相当于导轨,通过第二支撑板上开设的通孔以及直线轴承和两根导杆之间的配合安装,使自适应扣压机构整体可以沿导杆来回直线运动。
伺服电机主要是用于驱动自适应扣压机构整体,具体原理为:当伺服电机转动时,带动丝杆转转动,丝杆的转动可以转化为套设在丝杆上的螺母在丝杆上移动,而丝杆和螺母配合安装在第二支撑板上,所以可以通过螺母的移动而带动第二支撑板的移动,以此达到驱动自适应扣压机构整体的目的。
控制器分别连接控制伺服电机、第一环形扣压机、第二环形扣压机以及压力传感器,扣压装置整体可以通过控制器来实现全自动化运行,使装置操作方便,工作精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设计的一种电动撑杆自适应扣压装置能够可靠地找到电动撑杆产品的扣压凹槽位置,一次性完成产品上所有的扣压动作,控制精准,工作效率高,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解决传统方案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扣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动撑杆产品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底座1、第一支撑板2、第一环形扣压机3、第二支撑板4、第二环形扣压机5、导杆6、导杆支座7、丝杆8、联轴器9、伺服电机10、螺母11、产品12、压力传感器 13、直线轴承14、控制器15、第一线缆16、第二线缆17、第三线缆18、第四线缆19、A端定位面121、B端定位面122、金属扣压管12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撑杆自适应扣压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扣压机构以及自适应扣压机构,固定扣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2和第一环形扣压机3,第一支撑板2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同时第一支撑板2固定在底座1上;自适应扣压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4和第二环形扣压机5,第二支撑板4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
优选的实施方式如下:
底座1上设置有两根互相平行的导杆6,导杆6两端均设置有导杆支座7,导杆支座7固定在底座1上;第二支撑板4下侧开设有两个左右对应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直线轴承14,第二支撑板4通过两根互相平行的导杆6可左右滑动设置。
底座1上还设置有伺服电机10,伺服电机10输出轴通过联轴器9和丝杆8连接,丝杆8 上设置有螺母11,螺母11和丝杆8配合安装在第二支撑板4上。
扣压装置整体还包括控制器15,控制器15通过第一线缆16和第一环形扣压机3连接,控制器15通过第二线缆17和第二环形扣压机5连接,控制器15通过第三线缆18和压力传感器13连接,控制器15通过第四线缆19和伺服电机10连接。
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具体过程为:先将电动撑杆产品12放置在扣压装置上,电动撑杆产品12上套设有金属扣压管123,同时设置有A端定位面121和B端定位面122,B端定位面122处有一凸起的台阶;A端定位面121固定在装置的固定扣压机构处;初始位置压力传感器13不受压力作用,然后控制器15控制伺服电机10转动,伺服电机10转动带动丝杆8 转动,丝杆8旋转驱动螺母11,从而带动自适应扣压机构整体向靠近产品12B端定位面122 处移动,当自适应扣压机构整体到达B端定位面122处时,其部件顶住B端定位面122处的台阶,此时压力传感器13受到压力作用,当压力传感器13受到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13发送信号至控制器15,控制器15控制伺服电机10停止工作,与此同时,控制器 15控制固定扣压机构上的第一环形扣压机3以及自适应扣压机构上的第二环形扣压机5同时工作,完成对产品12的扣压动作。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0778.9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850280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B23P19/02
专利分类号:B23P19/02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瑞昂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瑞昂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黎里镇)来秀路599号
发明人:李华
第一发明人:李华
当前权利人:瑞昂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代理人:姜微微
代理机构:32251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