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贫困生问题正日益成为我国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尤其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贫困生工作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深入了解贫困生问题,全面了解贫困生工作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学生的角度了解贫困生问题,为建立和健全贫困生工作体系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生视角地方高校贫困生问题
贫困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受到国家社会的多方面的关注。通过对已有的文献分析发现,从贫困生的角度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群体对学校或整个与“贫困生”相关问题的看法的文献少之又少。基于此,笔者以某高校大学生为对象,随机调查了大学生群体对于贫困生问题的看法。调查发现,高校在贫困生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中还存在些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等级认定存在模糊性。贫困生的认定是对贫困生基本情况的总体把握,是制定助学贷款计划、发放国家奖助学金、设置勤工俭学岗位的重要依据,是做好一切资助工作的基础。通过调查显示,学校对于贫困生这一界定不够严谨,具体的依据和要求不明确,贫困生在各个学院甚至是班级中的评定标准存在差异性,似乎贫困生的认定具有较大的可变动性和随意性。
2.由贫困生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频发。总结贫困生心理问题可知,贫困生普遍存在以下心理问题的表现:嫉妒、敏感心理,自卑心理,封闭自我、抑郁、孤独,焦虑迷惘,孤僻。而在学生群体中,由于贫困生问题而滋生的心理问题远不止这些。部分非贫困生为获得相应的经济资助,产生欺骗行为。由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不严谨,部分学生办理相关的贫困材料,争取成为“伪贫困生”,获得相关利益。除此之外,班集体的评选中,致使部分班委挪用私权,徇私舞弊,利用自己的权利获得利益。这些欺骗、谋私等不良行为也是伴随着不良心理问题产生的,同样是贫困生问题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贫困资助系统不够现代化。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缺少一套完备的助学系统,贫困助学只是学校单方面的统计确认,贫困助学的评定也因为系统的不完善没有一定的标准。对于学生的申请通过审核从中筛选合格的受助生,采用教师评审和学生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将结果上报,决定受助学生名单,整个工作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且纯粹的人工操作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失误。
4.贫困生资助环节重经济资助,轻精神资助和能力培养。经济困难对贫困大学生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较之其他大学生来讲更为复杂。而学校把重点放在了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缓解经济压力,对于教育引导工作做得远远不够,要倾向于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和能力培养,提高自身能力素养。同时,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教育体制,贫困大学生教育多停留于表面,流于形式,无法深入下去,以致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
5.对于贫困资金的发放未能够落实到位。在贫困助学申请过程中出现了个别贫困生过多资助,真正需要资助的得不到应有的资助。甚至存在“伪贫困生”的现象,还有些学校虽然在评选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操作,但在实际发放中却出现班级二次分配现象,使得部分贫困生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难以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制定明确具体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学校在贯彻落实贫困生工作时,应当因地制宜地明确和制定符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认定的指标体系。在贫困生认定这一环节上,学校应当以国家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学生生源地及学生结构情况分析,明确贫困生认定的指标,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结合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完善,使之能够顺应学校贫困生工作的开展,从而进一步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
2.贫困生工作的实施评选标准细化。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实施应当统一标准,依据国家相关要求,根据学校贫困生问题的具体需要和情况,实施统一的标准,并细化相关规定,以减少违背公平、公正、公开、民主原则的行为,提高贫困生工作开展的质量。
3.按要求严格处理贫困生各个环节的工作。贫困生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合作,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该严格把关,在贫困生证明材料的审核方面,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为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制定一个合理的流程,精准扶贫。
4.注重贫困生发展性的培养。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不应该只是单纯地解决经济贫困,学校应当立足于贫困生的长远发展,以提高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主,采取多种途径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获得更好的社会发展做准备。
5.杜绝不良现象,使贫困资金落到实处。贫困生的资助要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学校管理,严厉打击“二次分配”现象,将贫困生资助工作落实到贫困生本人。
参考文献
[1]朱湘虹高校扶贫助学工作的困惑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4,(1)。
[2]北京大学高校学生资助:现状、问题、思路[N].教育经济简报,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