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板卡的使用

谈小学语文课堂板卡的使用

徐春群

摘要:板卡又称为学习卡。广义上讲,凡是能用书面方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让学生实现交互的资源都可以成为学习卡。一般来说,学习卡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用书面方式呈现学习成果而用的黑板和那些大大小小的纸张。本文论述了板卡使用的优点和基本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板卡;优点;使用策略

一、板卡使用的优点

有效教育主要体现的是要在课堂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说的机会、写的时间,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亲自动手做,让学生在交流中学生教会学生,同龄人教育同龄人,在交流中每个学生往往会从别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准确的语言表达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在交流中加强、补充、完善自我的学习,而要使合作交流这个过程不流于形式。那就要做好板卡的利用。

不同的板卡作用不同。大卡是全班同学都能看见的卡,主要用于记录和展示团队学习成果;中卡是在班级中一部分人能看见的卡,主要用于记录和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小卡是学习小组成员能看见的卡,主要用于记录和展示小组成员个人的意见;微型卡是学生个体个人使用的卡,主要用于记录学生个体意见并在同桌或小组之间交流。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卡可以取代学生的课堂作业本。学习卡的使用是使课堂上知识点强化次数有效攀升的有效方式,在使用卡时利用好几种图文方式就更简洁明了了,如气泡图、树状结构、蜘蛛图、鱼刺图。

运用“板卡”一是可以有效地防止空讲、少讲;二是充分让学生展示交流,实现处处是展台、处处是讲台、处处是黑板,让学生在强化知识点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强化疲劳;三是借卡的互阅、找错、交流增加强化次数(生教生、生管生),解决教师关照不到位,管不过来,学习跟进比较慢的学生。

二、板卡使用的基本策略

课堂上利用板卡无疑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途径,而板卡的利用要找好切入点。那么,如何切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填补课文留白处利用板卡,充实文本内容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课文里面的内容写得较为简略,其实是叙述描写留着空白,意在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留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真诠释空白,实现对文本的充实,使文本更丰满,更吸引人。例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结尾处:

“……(主席)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看见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那么,透过“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主席这个夜晚是怎样度过的呢?笔者让学生展开想象,拿起手中的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在微型卡上把想到的写下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万籁寂静的深夜,毛主席点着一根烟,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窗边望着明月,眼眶湿润了,满含着泪水的眼睛里仿佛在诉说,“孩子啊,爹愧对你哦!相信你能理解爹的!你不愧是我的儿……”。这时的空白补充,这时的板卡利用,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又能训练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然后,笔者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互阅、找错、交流学习卡,再在全班里大动去看两三个同学的描写,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一个在班上汇报读出来,最后让学生们把微型卡粘贴在教室活动的学习园地里,课后充分让学生展示交流,实现了让板卡处处是展台、处处是讲台、处处是黑板的功能,让学生在不随意中强化了写作的知识点。

2.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处利用板卡,充实文章的故事情节

在新课标的语文教材中,细心钻研教材的语文教师会发现,在一些现代课文或古诗词的课后练习中,经常设计有这样的小练笔题目,让我们夸夸课文中的人物,或从文中挑选一件事展开想象写一写,或把一首古诗编写成一个小故事,改写成一篇短文。在这种小练笔中把握好板卡的利用,既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或古诗的意境,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这时的板卡利用,学生大都是非常喜欢的,乐于在卡上表达的。如上《惊弓之鸟》一课时,一位教师通过利用板卡设置三道填空题:①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②更羸告诉魏王;③魏王不信,于是更赢羸,果然,。让学生在填补空白中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

3.在品读关键语句处利用板卡,发散学生思维

教材中,有些课文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品味隐藏的某些关键语句,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课文中,大部分是写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许多事,可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呢?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透过文章语句去找寻关键语句,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找到“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这段话。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将它放大。学生展开想象战场中的情境,然后在小卡写道:“志愿军战士已经在阵地上坚持了三天三夜了,饥饿和疲惫威胁着大家的生命。有的战士靠在战壕边挨着,有的扶着抢休息,有的饿得已经直不起腰了……这时,敌人再次冲上来了,战士们立即忘记了疲倦和饥饿,马上拿起枪投入新的战斗……”通过放大关键语句的拓展延伸补写,加深学生理解为什么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如此深厚,这时候板卡的利用胜过教师喋喋不休地描述中朝人民深情厚谊的空讲。

4.在感受人物内心处利用板卡,深刻理解文本

有些课文,从文本内容表面看不到什么,需要我们透过文字的背后去挖掘,才发现它更深层的东西,从而深刻理解文本。如在教学感人的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课文中写到小钱的两个相似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患了白血病,生命苍白,当时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地震中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无私付出,在朗读之后,笔者适时安排这样的板卡写话练习:“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骨髓,此时此刻正涓涓地流入小钱的体内,小钱终于得救了,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他的内心会平静吗?让我们的心紧紧地贴着小钱的心,把他内心的感受也流入你的笔端。写出他复杂的“静静地”背后“不平静的”情感世界吧。这个利用板卡的设计很有意义,训练了学生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5.在续写课文结尾处利用板卡,延伸学生想象的空间

有经验的教师会发现,有很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进行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大胆的延伸。那么就能使学生的思想更开放。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这一课的结尾:“桑娜拉上了帐子……”那么以后的故事是怎样发展呢?这一家人的日子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并让学生在板卡上续写故事。又比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凡卡》的结尾,“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凡卡悲惨的命运会就这样结束吗?笔者让学生在小卡上续写下去。这样的续写训练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作平台。这时的板卡利用就恰到好处了。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我们的教材是经过筛选的精品文章,是阅读教学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范例。所以,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凭借课堂中利用板卡进行小练笔引导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丰富写作的素材。课堂中利用板卡的切入设计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教师在解读教材方面多下些功夫,就会找到适当利用板卡进行练笔的切入点。只有经常利用板卡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并有效拓展学生的写作资源,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横州镇中心学校

邮政编码:530300

标签:;  ;  ;  

谈小学语文课堂板卡的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