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论文_羊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明代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明代,小说,遂平,目录学,西游记,刊本,类型。

明代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羊红[1](2019)在《论明代小说戏曲插图的非舞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小说戏曲插图有着特定的文本语境和历史语境。文本语境是指插图是否依据正文绘稿,历史语境是指插图赖以维系的社会人文环境。本文即立足于历史语境,以《蓝桥玉杵记》等小说戏曲插图为立足点,结合仇英题款《清明上河图》《南都繁会图》、赵孟俯《调良图》等绘画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论证明代小说戏曲插图和舞台性的关系并不大,并不具备"舞台性"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陈成文[2](2018)在《明代小说“叁言”“二拍”作品中悍妇形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言""二拍"是明代拟话本小说代表作,作者冯梦龙、凌蒙初集中描写世俗的人情百态,塑造了大量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诸多人物形象中,悍妇形象是独具特色的一个形象群,透露出作者乃至时代对传统贞节观念的思考与变化,这与明代王学左派思潮的影响存在一定关系,也与社会对贞节观念的质疑相关,更受到作者复杂妇女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6期)

吕靖波,吉晓凡[3](2018)在《类型·狂欢·祀典:明代小说斗龙情节的多维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的斗龙故事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到了明代,逐步完成了各种要素的融合,正式成为一种崭新的小说情节类型。龙在明小说中一般以负面的挑衅者出现,争斗的结局却又是失败者。与此同时,斗龙的叙述方式变得愈来愈荒诞,作者随意编排以前的龙故事碎片,对过程的描写也形同儿戏,呈现出无厘头的文字狂欢。明朝统治者对龙神祭祀的怠慢和知识阶层对龙的轻亵,及由此造成的社会龙信仰自上而下的弱化,则是斗龙情节在小说中被狂欢式演绎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李响[4](2018)在《明代小说中的女性与科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明代有关女性与科举题材的小说中,很多女性才智过人,对举子的科举前程产生重要影响,这种突显女性才能的文学主题值得重视与研究。女性与科举题材集中出现在“叁言二拍”、《型世言》、《石点头》、《西湖二集》、《鼓掌绝尘》、《怀春雅集》、《钟情丽集》、《刘生觅莲记》等小说中。筛选其中女性与科举相关的篇目,旨在研究明代小说中女性与科举题材的深层内涵。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现状。第二章分析明代小说中女性与科举内容兴盛之因。分别从社会外在因素、作者个人因素、女性自身因素叁个角度来论述,分析这种文学现象产生的深层根源。第叁章分析明代小说中女性的科举角色。严母、贤妻、青楼女性都积极为儒生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还有其他女性对儒生施以援手,体现女性在儒生考取功名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第四章探究明代小说中女性的科举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女性人物对待科举并非是简单的支持态度,而是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因此对于她们的科举观应细致分析。第五章为明代小说中女性与科举作品的主旨与艺术特色。思想主旨上,体现为显扬女性才能的倾向,以及教化世人的“醒世”思想;艺术特色上,双线交错的结构、对比的表现手法、俗雅交融的语言,构成了此类小说的艺术特色。总之,明代小说中关于“女性与科举”的叙写,体现了女性与科举间的相互作用,科举制度影响了女性的思想行为,女性自身也对科举社会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期刊2018-06-30)

蒋雯[5](2018)在《明代小说中的春节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的交替,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本文春节时间上的范围不是指正月初一那一天,而是指从腊八节到元宵节这一段时间,腊八节的开始拉开了春节的序幕,而元宵节的结束代表了春节的落幕,笔者从这一段时间中选取了腊八节、除夕、元旦节、元宵节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节日代表春节。本文首先从对春节的起源进行追溯,春节与人们庆祝谷物成熟有关,一开始没有固定的日期,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颁布《太初令》,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纪时和节气同步,年节的日期也从那时起确定下来。笔者从明代小说中选取关于腊八节、除夕、元旦节和元宵节的内容,研究小说中涉及的这几个节日的节日活动。腊八节就是熬制腊八粥和吃腊八粥。除夕最重要的活动是驱傩,表达了人们驱鬼除疫的愿望,分岁、守岁和燃放爆竹也是除夕重要的活动。元旦节人们祭祀先祖、互相拜年,宫廷中元旦早晨举办朝贺活动,结束之后有一定品阶的大臣留下来参加皇帝举办的宴会,人们在元旦节还要喝屠苏酒以求达到身体健康,避免瘟疫的目的。元宵节最初的活动是祭祀“泰一”神,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明代,除此之外,观灯是元宵节重要的活动,元宵节人们还要吃寓意全家团圆的元宵。从这些春节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活动的特点,第一,春节节日活动最初表现了人们对未知鬼神的敬畏和崇拜,随着人们认识的清晰,活动的最初功能逐渐淡化,娱乐功能加强;第二,节日活动中体现了封建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但是同时也体现了统治者与民同乐的行为;第叁,春节节日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受到佛、道的影响,最终形成宗教意义和传统意义并存的局面。春节要素对明代小说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很多明代小说选择了在某个节日展开情节,节日本身蕴含的时间要素交代了小说发生的背景,从而为小说营造出特定的氛围;春节要素体现在节日活动时,人物参与节日活动,不同的人物做同一个活动会有不一样的心理和行为,所以春节要素影响了人物的塑造;节日是集体的活动,个体的人处于集体中,随着集体的变化影响个人的行为,从而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春节作为传统节日不仅满足了人们一定的生活要求,也推进和巩固了社会秩序,其中蕴含了一定的文化功能,节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尊老、希望全家团圆以及反对邪恶、珍爱生命的人伦美德,反映了明人对道德伦理的认同建构;同一个节日不同时代不同地方都举行同样的庆祝活动表现了人们对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建构;节日活动推陈出新则反映了人们民族意识的演进。(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温庆新[6](2018)在《试论《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小说的评骘与缘由》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库全书总目》以政教意图为指导,关注明代粗疏学风与不良士风对明代小说编纂的影响。为贯彻以政教为核心的文化机制与话语体系的要求,《总目》往往从"体例""体裁"出发,展开对小说作品的价值判断与征信评判,进而进行部类归并。这种做法是对传统目录学分类体系与评判方法的承继。然明代小说多杂采他书甚或剽窃他处,仅若干作品带有政教思想成分,以致多遭鄙薄,导致《总目》"小说家类"所录明代小说作品仅6部,余者或退置于"小说家类存目"或被禁毁。(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卢梦[7](2018)在《略论明代小说中神魔叙述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神魔小说是明代章回小说四大潮流之一,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独特的存在,承载了先人的思维想象和民族的原始记忆,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内容。明代小说中神魔叙述的结构形式从“史附魔中”到“魔附史中”,发展到与英雄传奇、世情类小说融合;叙述主旨从民间宗教杂糅到叁教(多教)融合合一到宗教元素衰减回归正统历史主题并成为其附庸;神魔人物宗教属性转变,多元融合,形成多重(宗教)人物属性;法术、战阵对象由低级向高级转变,最后泛化;小说文本叙述由单一性向“文”“史”“魔”多维度融合。论文绪论部分对有关此论题的现有成果进行爬梳,从整体上概观神魔小说的研究现状。第一部分着重辨析与神魔关联之概念,对神魔小说的肇始以及源流进行考辨,重新界说神魔小说划归范畴并提出本论文的观点,结合小说作品探讨神魔小说形成的原因并对《叁遂平妖传》中神魔要素、神魔叙述进行历史考辨,分析其为神魔小说开山之作的原因。第二部分重点分析《西游记》文本中的神魔内容并分析特征,在其影响下的续书中的神魔部分的继承和转变及其他神魔小说对其神魔内容的因袭,比较与《叁遂平妖传》两书中相似、相同的神魔叙述,找寻神魔叙述在《西游记》中的转变。第叁部分着重对比《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神魔叙述内容,分析《封神演义》中的神魔叙述再次转变,以及其对《叁遂平妖传》中神魔小说叙述结构方式的改变,并初步探讨其他题材对神魔小说的影响。论文最后部分反思神魔小说产生的文人原因以及纯正神魔叙述对象和神魔小说对现实的反观。回归到神魔小说本身,从神魔小说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在历史事实、宗教文化、民间信仰、文本构成等方面探讨叁部小说之间的相同、相异、相互之影响,进一步阐明叁部小说在神魔小说史上的地位、承袭发展之关系,系统地梳理神魔小说在明代的发展,进而整体概观明代神魔小说发展脉络。(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陈国军[8](2018)在《新见明代小说集《续耳谭》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续耳谭》是一部国内失传的志怪小说集。目前仅知日本藏有两种明刊本,其中内阁文库本早于早稻田大学本,两者均为晚出本。《续耳谭》的编者当以内阁文库本署名为准,其取材具有一定的小说史意义,其文本对此后的话本、通俗小说、戏曲等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王玉超[9](2018)在《《说郛续》所录明代小说文献考论叁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说郛续》是明末丛书,有续编陶宗仪《说郛》之意,其中大量收录明代文言小说,但书贾的参与、校刻不精,使《说郛续》所录部分小说着作条目误收、作者误题,伪作也屡见不鲜。《说郛续》对明清目录有一定影响,一些目录据此着录书目,使其中的诸多错误被延续下来,《漱石闲谈》《续己编》即属此类。同时,《儿世说》等小说着作篇幅短小,难以刊刻单行,在后代流传过程中成为佚着,《说郛续》便成为辑佚这类小说文献的重要来源。(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吴辰颖[10](2018)在《明代小说的商人形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了明代之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级不断壮大,商业开始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明代之前,小说中关于商人形象的描写多为负面,这与传统道德思想是一致的。而明代的小说中,对于商人形象进行了全新的塑造,本文就明代小说商人形象塑造的几个代表典型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01期)

明代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言""二拍"是明代拟话本小说代表作,作者冯梦龙、凌蒙初集中描写世俗的人情百态,塑造了大量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诸多人物形象中,悍妇形象是独具特色的一个形象群,透露出作者乃至时代对传统贞节观念的思考与变化,这与明代王学左派思潮的影响存在一定关系,也与社会对贞节观念的质疑相关,更受到作者复杂妇女观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代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羊红.论明代小说戏曲插图的非舞台性[J].中国美学研究.2019

[2].陈成文.明代小说“叁言”“二拍”作品中悍妇形象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8

[3].吕靖波,吉晓凡.类型·狂欢·祀典:明代小说斗龙情节的多维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2018

[4].李响.明代小说中的女性与科举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

[5].蒋雯.明代小说中的春节文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6].温庆新.试论《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小说的评骘与缘由[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7].卢梦.略论明代小说中神魔叙述的转变[D].湖北师范大学.2018

[8].陈国军.新见明代小说集《续耳谭》考论[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

[9].王玉超.《说郛续》所录明代小说文献考论叁则[J].广西社会科学.2018

[10].吴辰颖.明代小说的商人形象解读[J].文存阅刊.2018

论文知识图

明代小说《琵琶记》插图明代小说插图中有关广场表咒枣记-明万历萃庆堂余泗泉刊本《咒枣记》...飞剑记-明万历余氏萃庆堂刊本《飞剑记》插...宜春香质-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宜春香质》...八段锦-清初醉月楼刊本《八段锦》扉页书影

标签:;  ;  ;  ;  ;  ;  ;  

明代小说论文_羊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