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在面临生活中重要事情以及需要作出抉择时,内心难免产生焦虑担忧,而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这种现实生活的困扰,“哲学咨商”正是在这样一种现实需求下产生的实践活动。它最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一经兴起,便迅速发展到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近些年来也陆续开展了“哲学咨商”的相关研究。通过研究检视,发现国内外关于“哲学咨商”的相关研究虽有一些共识但也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指出两者之间的共识和差异,有助于“哲学咨商”在国内得到有效应用。
【关 键 词】哲学咨商;国内;国外;共识;差异
一、国外“哲学咨商”的研究
(一)哲学咨商的时代背景
哲学咨商运动兴起于1981年的欧洲,德国哲学家阿肯巴赫(Gerd Achenbach)第一次提出“哲学咨商”(Philosophical Counseling)概念,而后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陆续开展哲学咨商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作为一个舶来词,“哲学咨商”也称为“临床哲学”、“哲学辅导”和“哲学咨询”,但是无论采用何种称谓,其内涵正如台湾辅仁大学黎建球教授所言“哲学咨商是一种实践助人的方式”[1]。
哲学曾被哲学家们视作帮助人们处理现实问题的好帮手,早在公元前五世纪,苏格拉底就已经开始做这种探索,他透过对话、反思与思辨的讨论过程检视人生,为人们在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各种困顿问题提供慰藉,透过理性探索人的生命,从而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古罗马时期著名思想家西塞罗曾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的人。但从中世纪开始,哲学逐渐从广场走向了神坛,从日常生活走进了封闭书斋,变成一门深不可测且充满理论性的学科。19世纪之后,不少哲学家开始积极寻找哲学的出路,努力想让哲学重新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杜威(John Dewey)就主张,“哲学的真正价值应该是处理‘人的问题’,而不是一种解决‘哲学家的问题’的设备或者仪器”,“今天哲学要做的是从事苏格拉底2500年前指定的助产婆的工作”;胡塞尔(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和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提出哲学应“回归生活世界”和“直面事实本身”;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也从语言的观点出发,主张哲学是一种治疗工具;萨特(Jean-Paul Sartre)宣扬“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都表达了哲学应回归现实生活,直接服务于人的日常的要求。
(二)哲学咨商的主要实践活动
当代哲学的主流思潮正日益发展成紧密关联人们日常生活经验并重塑实践应用的形象。近三十几年来,围绕哲学咨商开展的代表性的实践活动主要是:
1.德国人阿肯巴赫(Gerd Achenbach)于1981年在科隆附近的伯基科·格莱德巴赫(Bergisch Gladbach)成立现代第一家哲学咨商机构(philosophical praxis),并提出用“超越”的哲学咨商方法替代心理咨询为人们处理问题。1982年他创立了“德国哲学实践协会”(The German Society for Philosophical Practice),当时的媒体称他为苏格拉底以来办这类实习所的第一人。
2.舒斯特(Shlomit C.Schuster)于1989年在以色列开展哲学咨商的业务,成立了哲学咨商热线,舒斯特说这是提供给各年龄层的热线,他希望人们遇到的伦理难题都能在这找到第一个出口。舒斯特强调会谈的真诚性,表示电话咨商同面谈一样,不应使用任何技术去转变案主的想法或者意图[2]。
3.马瑞诺夫(Lou Marinoff)在1991年成立了美国“哲学、咨商、心理治疗协会”,集中于哲学咨商的研究和应用,同时担任协会主席,还组建了哲学咨商师协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Practitioners Association),提供哲学咨商师的证书考试,培养了一大批哲学咨商从业者,为哲学咨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理论指导方面:从国外“哲学咨商”的发展情况来看,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到近现代的现象学、分析哲学、存在主义等,都被国外哲学研究者们吸收为理论资源,作为他们展开哲学咨商活动的理论指导。马瑞诺夫在代表作《柏拉图灵丹》中的附录部分归纳了60多位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及经典著作,在他看来,这些哲学家及其思想是帮助他开展“哲学咨商”的理论指导。而国内“哲学咨商”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这由我国的国情决定,在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的中国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是开展“哲学咨商”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智慧的理念和科学的指导,同样具有助人功能。
国外学者的这三种代表性方法和观点,无论是“超越方法的方法”“FITT法”还是“PEACE法”都强调通过咨商师和案主真诚的“对话”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哲学咨商”的这种“对话”过程体现了一种平等性和互为主体性。虽然面对的案主及面临的情景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这种通过咨商师和案主的“对话”展开的咨商过程,也为国内开展“哲学咨商”提供了方法论视角。
(三)国外哲学咨商的主要流派
让宝宝参与买菜、择菜、做饭,不管他能做多少,只要参与了,就会想吃吃自己买的菜、做的饭。只要宝宝开始“享受吃饭”,就会吃得认真、吃得快。
1.南京大学潘天群教授团队从逻辑通识教育角度,提出了“思想分析”的概念,他认为在逻辑学视野下的哲学实践者应该是逻辑技术和分析哲学工具的熟练应用者,他们能通过逻辑技术和分析哲学工具帮助人们理清思路、修正信念从而消除思想上的痛苦[5]。
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到“哲学咨商”的相关活动中,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方法有:
1.德国哲学家阿肯巴赫(Gerd B.Achenbach)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超越方法的方法”(Beyond Method),他认为哲学咨商不应该有任何固定的方法,咨商师与案主的关系就像父子之间观念上的沟通。在他看来,尚未定义的理论和因人而异的方法才使得这个专业能够建立。此外,他还提出哲学咨商四项原则:哲学咨商师必须了解没有两个个体是相同的,永远不应以相同方式对待所有案主,应使自己适应他们的不同需求,要随机制宜;咨商师应该尝试去理解他的案主,并协助他们去理解自己;永远不应该企图改变案主,应避免所有的预设目的和意向;应尝试去帮助案主扩大或放大视域[1]。
2.加拿大学者彼得·拉比(Peter Raabe)将哲学咨商定义为“自我的哲学关怀”,他认为,哲学咨商是指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哲学研究者,他们发掘出案主自身的能力,最终案主可以自己解决思想及生活上的困扰[3]。20世纪90年代彼得·拉比还提出了“四阶段”(FITT)法,认为,咨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自由联想的阶段(Free-Floating)、解决当下问题的阶段(Immediate Problem Resolution)、意向性的教导阶段(Teaching As An Intentional Act)、超越阶段(Transcendence),从而为哲学咨商的操作提供了一种遵循。
1.预设立场方面:国外哲学家阿肯巴赫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中,其中一条明确表示:在哲学咨商过程中应该以坚持“价值中立”为前提。即使后来哲学咨商发展出了不同的流派,这一原则也一直被各流派的哲学家坚守。相反,应用于国内领域的“哲学咨商”则是价值引领的预设立场[8]。其实,哲学立场的价值中立原则很难站得住脚。因为哲学本身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哲学跟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具有阶级性和政治立场,根本不是所谓的价值中立。
哲学咨商的这些实践探索,正是哲学走下神坛回归生活,从纯粹的思辨玄学复归现实当中的表现,重新赋予了哲学爱智慧的本质,这给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人提供了新的审视世界的视角,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普遍共鸣。
二、哲学咨商在国内的研究
台湾辅仁大学的黎建球教授于2003年引进“哲学咨商”概念,他在拉比“四阶段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创的“C.I.S.A.理论”,即觉察(Consciousness):咨商师不仅要有察觉当下问题的能力,更要具备能透视问题产生背后所隐藏的更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案主产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动力;洞见(Insight):受过理则学(即在极短时间从混乱、无条理的状态中梳理出头绪,且看透问题本质)训练的咨商师要帮助案主感受到混乱中隐藏的秩序,且使案主感染到充分推理的能力;灵动(Spiritual Moving):哲学咨商师通过诱导、培养、训练使案主不断自我思索、询问、探究自身、做可能性的探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案主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超升(Ascend):哲学咨商师要教导案主的不仅是处理现状的能力,更要培养案主面对情绪和价值观而超升的能力,最终帮助案主获得思维和素养的提升[1]。
辅仁大学苏嫈雰教授专门探讨拉比的“四阶段法”,她认为,第一阶段的重点不仅在于让受助者自由发挥,随意漫谈,更重要的是咨商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觉察到受助者问题的症结,不仅需要倾听,更需要观察、分析。她还建议融入马瑞诺夫咨商方法中的前三个阶段,即问题、情绪及分析[3]。
“哲学咨商”在大陆,仍是一个待开发的领域,从文献检索的结果来看,中国人民大学欧阳谦教授于2006年发表了第一篇综述性文献《哲学与思想治疗——当代“哲学咨询”及其理论应用综述的研究》,是最早将“哲学咨商”的相似概念带入大陆的。目前,“哲学咨商”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
3) 已知驱动铁钻工回转需要TH=11 894 Nm的转矩,根据传动比可以计算出T1=2 787 Nm,T2=4 703Nm。
《鹿鼎记》里,丽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常差韦小宝去买粽子。粽子整只用粽箬裹住,韦小宝要偷吃原亦甚难,但他总在粽角之中挤些米粒出来,尝上一尝。
中国禅宗在不断吸取道教与儒教思想的过程中,摒弃了外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宗教感,它给文学带来了形而上的深刻与超脱,提供了顿悟、直指人心的创作方法论,赋予山水田园诗以“水中月镜中花”的美感,以及空灵洒脱、圆融适意的境界。
2.王习胜教授团队以人文关怀为视域、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境况为视点,汲取国外“哲学咨商”“意义治疗”和“心理咨询”等相关领域的方法精华,提出了“思想咨商”的新概念,他认为思想咨商是真正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哥白尼式转换的有效途径,进行进一步解释就是,思想咨商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社会本位”向“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转换。王习胜教授提出的“思想咨商”,主要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他认为思想咨商可以用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其思想方面的困惑。此外,王习胜教授提炼出“思想咨商”七步法:倾听、叫停自动思维、问题化、逻辑分析、化解认知症结、意义引导和思想开解[6]。
忠县长江穿越隧道是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穿越特大型河流之一,也是全线时间、空间、安全、投资的控制性关键节点。位于忠县长江下游,属三峡库区回水淹没区,设计采用平面直线型的“斜井-平巷-斜井”江底基岩钻爆法人工穿越方式。隧道工程全长1399.838m,穿越段水面宽度达1116.31m。其中,南岸斜井长332.44m,倾角30°;北岸斜井长313.356m,倾角28°;平巷长754.042m。隧道断面采用平底直墙半圆拱形,隧道净宽4.0m,净高3.2m。
3.刘新玲教授团队提出“职业素养咨商”概念,一方面,借鉴国内外“哲学咨商”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将“哲学咨商”引入创业者职业素养的提升中;另一方面,在创业领域探索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八步法”职业素养咨商模式,拓宽了“哲学咨商”的应用视野[7]。
三、国内“哲学咨商”和国外“哲学咨商”检视
尽管“哲学咨商”是一个舶来品,但是,国内在引进这一概念并在应用推广的过程中还是有所创新的。通过对比国内“哲学咨商”与国外“哲学咨商”相关研究发现,除了在咨商过程中都是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二者主要存在以下共识和差异:
(一)国内外“哲学咨商”相关研究的共识
1.借鉴哲学助人理念。国外哲学咨商提倡“做哲学”,实际上是一种哲学的实践活动,实践理念是倡导哲学回归生活,发挥哲学的助人功能,真正的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国内在引进“哲学咨商”这一概念并且应用于实践时,也是借鉴了让哲学回归现实,服务生活的基本理念,指导人们用哲学的思维处理人生中遇到的一些思想困惑。
2.借鉴问题导向理念。中世纪的哲学脱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从广场走向了神坛,变成一种经院哲学,而国外“哲学咨商”的相关工作将束之高阁的哲学重新拉回到了日常生活中,以此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即用哲学的理论来解决人们的现实生活问题的需要,正是有这样一种问题导向的需要,哲学不再是一门让人觉得充满了神秘感的学科,而是回归了服务生活的本义;国内“哲学咨商”也是基于这种问题导向引进此概念并应用于实践,运用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指导人们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使得人们在思想层面上有了超越当下具体问题的提升。
(二)国内外“哲学咨商”相关研究的差异
3.1999 年美国哲学家马瑞诺夫提出PEACE的方法,既哲学咨商的五步骤,一是问题(Problem):辨识出你的问题;二是情绪(Emotion):检讨因这个问题引发出来的情绪;三是分析(Analysis):列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选择并进行评估;四是沉思(Contemplation):思考出能帮助你做出最佳选择的哲学观点;五是平衡(Equilibrium):做好行动准备的态度。马瑞诺夫认为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最佳的宁静,并且带领人们的心灵进入平衡的境界[4]。
国内“哲学咨商”若是保持和国外“哲学咨商”一样的价值中立原则,那么就是否认了哲学的阶级性。国内学者不同于西方学者关于“哲学咨商”的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价值预设。在国内,无论是台湾辅仁大学黎建球教授作为代表的台湾地区学者,还是大陆学者王习胜教授和刘新玲教授,都坚持价值引领的原则。黎建球教授提出了“哲学咨商”的三项基本原则,其中一条原则明确主张价值引领。他认为人的受苦或者困扰来自观念的混淆,理清观念有助于消除人的受苦或者困扰,而观念的混淆往往是因为价值观的模糊[1]。因此,哲学咨商帮助人们理清观念,也就是帮他们构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价值观,所以就自然发展出价值观的引领。王习胜教授也明确表示“思想分析并不宣称价值中立,更不回避人生意义和价值引导的目的性问题”[6]。刘新玲教授在“哲学咨商”原则上也一直坚持价值引领原则。
所以说,我们在对“哲学咨商”进行概念引用和领域应用的时候要辩证的看待,虽然通过国内外“哲学咨商”相关研究的检视,发现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共识,且还有一些被国内借鉴的地方,但在预设立场上国内并不是价值中立。况且,哲学咨商是用来解决人的困惑问题的,那么对生活在不同社会阶级和阶层的人就必须要上升到阶级性和政治立场的层面去进行价值引领,所以说,国外“哲学咨商”提倡的价值中立是有局限性的,而我们国内的“哲学咨商”必须倡导价值引领。
4.法国哲学家苏特((Marc Sautet)受到阿肯巴赫创办哲学咨商机构的启发,构想将哲学咨商带入咖啡馆,1997年第一家“哲学咖啡馆”诞生于巴黎[2]。不久之后,“哲学咖啡馆运动”发展成了国际性的哲学咨商潮流,英国哲学家更是办起了符合本国人文特色的哲学酒吧。
3.最终目标方面:国外“哲学咨商”的终极目标强调的是人的内心是否达到一种平衡,也就是说咨商师要帮助案主重新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使案主重新回到平静的心灵状态之中,马瑞诺夫提到“借着帮助别人,可以帮助自己有效的对抗生命的空虚感”[4]。可见,国外“哲学咨商”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的精神世界达到一种平衡和宁静。国内学者和西方学者之间关于“哲学咨商”对人的终极目标方面也存在本质区别。在国内,学者们是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而国外学者基本上是持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的历史观,对处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个人的人生意义和目的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在我国,虽然我们也追求能过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而国外唯心主义的学者们,特别是宗教领域的学者,可能将进入天堂看做是人内心达到最终平衡的归宿。
模型构建的目标是根据预处理模型预测出每一点的参数(如瓦斯压力)后,使用本算法连接生成等值线,基本思想是对绘图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按网格单元的排列顺序,逐个处理每一个单元,寻找每一单元内相应的等值线段。处理完所有单元后,就生成了该网格中的等值线分布。其等值线生成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①逐个计算每一个网格单元与等值线的交点;②连接该单元内等值线的交点,生成该单元内的等值线线段;③由一系列单元内的等值线线段构成该网格中的等值线。
四、前景展望
首先,拓展哲学学科的生存空间。“哲学咨商”在近代以来从广场走上神坛,成为一门充满玄思的神秘学科,导致人们一听到哲学就紧皱眉头,认为其理论晦涩难懂,只有专门搞哲学研究的哲学家们才会对它感兴趣,普通人是唯恐避之不及。实际上,正是“哲学咨商”使得人们头脑中对哲学的上述看法发生了转变,这种实践活动将哲学带回了其原始的意图:提供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精神食粮,鼓励人们全面的检视自己的人生,探索生存的意义和目的,并确立积极向上的态度重新过生活。“哲学咨商”让哲学走出玄幻,为人们的日常服务,真正将“爱智慧”的学科转化成人类的生存智慧,反思人生的终极意义,确立人生的发展目标,消除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困扰,这既是对哲学学科玄学化的逆转,扩大了它的生存空间,唤醒了哲学学科强大的生命力,同时这也是对哲学无用这种错误思想的一个更正。
利用对HSrg 色彩空间中视频帧的中值滤波结果,引入模糊理论,计算每一个色彩通道的隶属度信息(uH,uS,ur 和ug)。隶属度函数采用最为常用的高斯函数的变形形式,以满足隶属度最大值为1 的条件。相应地,可以得到每个通道的隶属度:
其次,补充心理咨询领域。心理咨询在面对来访者时,比较关注于挖掘来访者过去的事件及造成的创伤痛苦,而哲学咨商的焦点是放在来访者的当下,马瑞诺夫用棋类游戏来解释哲学咨商和心理咨询方法的异同:假设你下了一步棋,心理咨询师会通过问你为什么下这一步棋,迫使你说出整个人生故事来寻找原因;而哲学咨商师会问你“这步棋对你有什么意义”,“这和你下一步有什么关系”,等等。可见,哲学家是将当下的这步棋看做是整个棋局中的重要步骤,而且会是将来结果的原因。通过对比“哲学咨商”和心理咨询的区别发现,“哲学咨商”可以给心理咨询做方法上的补充。因为过生活远比刨根问底的追问过去有意义得多,过去已然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关注当下以及未来。
实质上,哲学咨商就在做这样一种工作,它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让人们更清楚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对自我有更多的了解。哲学咨商是从现在开始并且一直向前,直到帮助你建立一种观察世界的建设性的方法,学会去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独自做出抉择。
综上,尽管对小学生的口算已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在以下两个方面还缺乏较为深入的探讨:(1)小学生各年级口算发展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发展的关键期?(2)小学生口算速度和广度在发展上存在怎样的联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下文将以加法和减法的口算为例,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索.
最后,拓展“哲学咨商”的应用领域。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认为,21世纪我们面临的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不是物质是否匮乏的问题,也不是科技是否发达的问题,而是伴随着物质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一些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思想方面的问题愈演愈烈,比如:自我认知、人际冲突、伦理问题、价值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通过药物治疗来解决,就像马瑞诺夫博士说的“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即使是百忧解也无济于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我、达成目标或做正确的事”[4]。这样看来,哲学咨商可以在此大显身手,它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消解思想上的痛苦和困扰,又能化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实际上,提出“哲学咨商”就是让这样一门“爱智慧”的科学得以在人类生活中继续扮演智慧的角色,用这种人类的智慧来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我们看来,正是因为“哲学咨商”有这样一些特点,它在国内就有了推广的必要,很值得让我们继续去挖掘它的应用领域以及拓展它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黎建球.C.I.S.A.理论的实践与应用[J].哲学与文化,2007,(1):5-10.
[2]Shlomit C.Schuster.哲学谘商、哲学心理分析、急救、以及哲学咖啡馆[J].钱仁琳,译.哲学与文化,2007,(1):124-126.
[3]苏嫈雰.Raabe的哲学咨商方法介绍[J].哲学与文化,2007,(1):88-98.
[4]娄·马里诺夫.柏拉图灵丹:将永远的智慧应用于日常问题[M].郭先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5-45.
[5]潘天群.分析哲学路径下的哲学践行[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3):14-16.
[6]王习胜.思想咨商的示例与理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视角[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3,25-26.
[7]刘新玲.台湾哲学咨商提升创业者职业素养的经验及借鉴[R].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7:5-7.
[8]杨希.国外“思想咨商”相关研究概要与检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2):144.
Research on Philosophical Consul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JIN Sen-yuan,LIU Xin-ling
(School of Marxism,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
Abstract:When people are faced with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 and need to make choices,anxiety and concerns inevitably arise in their hearts.philosophy can help people solve this kind of real-life trouble.“Philosophical consultation”is a practical activity generated under such a realistic demand.It first emerged in Europe in the 1980s.Upon its rise,it has rapidly developed into more than a dozen countries and regions,and had a certain impact in the world.In recent years,domestic research on“philosophical consultation”has also been carried out.Through research and examin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consensuses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on“philosophical consultation”at home and abroad,but there are still great differences.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sensus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ake“philosophical consultation”effectively applied in China.
Key words:philosophical consultation;domestic;foreign;consensus;difference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009(2019)04-0102-05
【收稿日期】2019-05-10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研究重点项目“福建省台湾哲学咨商提升创业者职业素养的经验及借鉴”(FJJKHX17-004)
【作者简介】靳森媛(1993-),女,甘肃山丹人,福建农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王作华]
标签:哲学论文; 思想论文; 国外论文; 等值线论文; 价值论文; 宗教论文; 世界哲学论文; 现代哲学论文;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论文; 福建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2017年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研究重点项目" 福建省台湾哲学咨商提升创业者职业素养的经验及借鉴" (FJJKHX17-004)论文;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