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芙蓉长治市第二职业高中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逐步改变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探讨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字:计算机教学方法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针对中职学校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该课程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非易事。教师只有不断摸索和创新,从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同,其学习能力和兴趣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开展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有差异化的教学。
2.传统模式的计算机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由教到学”“由示范到模仿”的思维过程。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传递计算机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缺少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
3.过于看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缺乏实用性
开展中职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接轨社会和企业需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虽然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但是它并没有贯穿到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中,致使“考过就忘”与“高分低能”的现象屡屡出现。
二、教学模式探索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的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电子邮件通信等方面的技能。本课程知识点琐碎、枯燥,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结合实际教学,我就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分组教学法
中职学校的学生,它既不同于普通教育以高升学率为目的高中学生,也不同于社会上短暂培训教育的学员,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所以在教学上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分组教学,每组挑选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为组长,培养“小老师”,减轻老师的辅导量,提高学生的整体操作水平。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主要侧重点应当在于引导而非传授,引导教学的过程就是将学生变为课堂主人翁的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等,采用任务驱动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PowerPoint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制作一张“圣诞快乐”幻灯片,分解后的子任务包括:
(1)打开PowerPoint应用程序。
(2)选择PowerPoint提供的设计模板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并通过幻灯片版式建立新幻灯片。
(3)参照Word中文本框的应用输入文字。
(4)在网上搜索并插入图片和声音。
(5)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及放映方式。
由于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分解后的任务难度分散,给学生更多成功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法提高了学习自学的兴趣和能力,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3.“微课”教学法
我个人认为“微课”作为一种特有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针对某个特定内容进行讲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我觉得微课它就像一面大镜子,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地回看自己的教学视频,能让自己更直观地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要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的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的转变,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作者简介
程芙蓉,女,山西省长治市第二职业高中计算机讲师,主讲: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