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功能论文_钟零珠,林智,孙丽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耳蜗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耳蜗,功能,儿茶素,电位,脉冲,听力,毛细。

耳蜗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钟零珠,林智,孙丽霞[1](2019)在《梅尼埃病患者耳蜗前庭功能检查与内耳MRI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比较内耳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G)、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以及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诊断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的价值与关联性。方法我院耳鼻咽喉科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疑诊梅尼埃病患者41例,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分为30例明确性梅尼埃病(definite Meniere's disease,DMD)和11例可能性梅尼埃病(probable Meniere's disease,PMD),共50只患耳。所有患者均接受MRI、EcochG、DPOAE和cVEMP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评价EcochG,DPOAE和MRI诊断DMD灵敏度与特异度以及相关性与一致性。结果 DMD组EcochG、DPOAE和cVEMP检查阳性率与PM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MD组MRI阳性率显着高于PMD组(25.71% vs 0.00%,P<0.05);MRI诊断DMD灵敏度显着低于EcochG、DPOAE和cVEMP(P<0.05),但特异度显着高于EcochG、DPOAE和cVEMP(P<0.05);在DMD组,DPOAE与EcochG检查结果间存在显着相关性(χ~2=5.66,P=0.019;κ=0.436,P=0.015),但DPOAE或EcochG与MRI检查结果无显着相关性和一致性(P>0.05);应用EcochG和DPOAE方法确定的内淋巴积水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听力受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检测到的内淋巴积水阳性组听力受损程度显着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MD患者中,DPOAE、EcochG和cVEMP等耳蜗前庭功能检查结果与MRI间无显着相关性,MRI仍是诊断MD特异性最高的方法,需要得到临床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2019年11期)

徐亚雄,罗香林,丰俊,李楚凌[2](2019)在《EGCG对电离辐射所致豚鼠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电离辐射所致豚鼠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豚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EGCG+辐射组及辐射组,每组8只。EGCG+辐射组及辐射组于造模前3 d开始腹腔注射EGCG(25 mg/1000 g)及等量的生理盐水,2次/d;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照射前第4天及照射后第8天检测所有豚鼠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照射8 d后于显微镜下计数毛细胞数量。比较叁组的ABR阈值检测结果、耳蜗铺片及细胞计数。结果干预后8 d, EGCG+辐射组ABR阈值(38.1±3.3)d B低于辐射组的(49.4±8.6)d 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 d, EGCG+辐射组和辐射组的ABR阈值与干预前4 d的(19.3±5.5)、(21.0±3.7)d B对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组实验动物的耳蜗毛细胞数量降低,形态改变,排列杂乱不齐,造模成功;EGCG+辐射组显微镜镜检表明耳蜗毛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排列较为杂乱,但与辐射组相比形态结构较好。对照组耳蜗毛细胞计数为(1102.23±80.55)个, EGCG+辐射组耳蜗毛细胞计数为(758.56±143.27)个,辐射组耳蜗毛细胞计数为(527.00±165.23)个, EGCG+辐射组、辐射组耳蜗毛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辐射组耳蜗毛细胞计数低于EGCG+辐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豚鼠预防性注射EGCG能够有效降低电离辐射对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损伤作用,对电离辐射所致的听力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9期)

胡一勇,于宁,石敏,吕萍[3](2019)在《Hensen细胞对耳蜗功能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既往人们认为Hensen细胞仅仅起到支撑毛细胞、稳定基底膜结构的作用。新近研究提示,Hensen细胞可以通过释放脂滴增加网状板层和盖膜之间的空间距离,改变毛细胞纤毛与盖膜之间的剪切力,从而调制微音电位(CM);Hensen细胞中脂滴分布从底圈到顶圈逐渐增加,并通过释放脂滴调节基底膜的劲度和质量、以及基底膜不同部位的驻波共振的形成。可见Hensen细胞参与了耳蜗机械调节,增强了耳蜗的敏感性以及感受声音的频率选择性。此外,Hensen细胞还释放ANXA1蛋白参与耳蜗炎症反应、以及可能利用脂滴释放脂肪酸为毛细胞提供营养。本文为研究耳聋发生发展机制提供新线索。(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梁笑,张庆亚[4](2019)在《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听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卡通图片式健康教育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听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包括认知教育、心理干预、行为指导、随访等等在内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听觉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与护理依从率90.14%明显高于对照组74.65%(χ~2=5.874,P<0.05);信心、警觉、意义等听觉整合问卷(MAIS)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295,12.676,9.789;P<0.05);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ICQ)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903,7.833,9.377;P<0.05)。结论: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接受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促进听觉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抗震,张盼盼,朱淑丰,沈毅,张建[5](2019)在《对侧使用助听器对人工耳蜗听觉功能康复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术后两种不同的听觉康复干预方案对听障儿童听觉康复效果的差异,探讨人工耳蜗术后非植入耳继续配戴助听器是否干扰人工耳蜗的效果。方法选取双耳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有双耳助听器配戴史,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4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21例人工耳蜗植入后非植入耳继续配戴助听器进行康复的受试者;对照组为19例人工耳蜗植入后,仅优势化训练人工耳蜗,6个月后再使用助听器进行双耳干预的受试者。分别在两组受试者人工耳蜗植入6个月时,进行仅使用人工耳蜗的行为听阈,声母、韵母、声调、双音节识别率测试,研究两组受试者人工耳蜗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在人工耳蜗植入后6个月时,仅配戴人工耳蜗的行为听阈,声母、韵母、声调、双音节识别率比较,各测试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耳重度、极重度听障儿童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后非植入耳继续配戴助听器不会干扰人工耳蜗植入耳的康复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吴智焱[6](2019)在《Lmo1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模式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鼠的内耳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在发育的过程中其结构分化较为明显。核蛋白LMO蛋白家族由4个转录调节因子所组成,在细胞分化中起不同的作用。Lmo1在胚胎期的小鼠耳蜗中有表达,且与我们正在研究的GATA3,ISL1,ISL2等转录因子存在交互作用的可能,所以确定Lmo1对耳蜗发育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早期耳蜗发育的调控网络的机制。本课题研究Lmo1敲除后对小鼠耳蜗发育的影响以及对成年小鼠的听力所造成的影响。利用原位杂交的检测出Lmo1在小鼠中的表达模式;在小鼠体内敲入报告基因LacZ从而敲除基因Lmo1,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在Lmo1敲除后对小鼠柯蒂氏器结构的影响,主要是观察毛细胞、支持细胞以及从螺旋神经节是否发生改变,从而确定敲除Lmo1后对小鼠耳蜗发育影响。根据Lmo4的敲除结果,构建Lmo1/Lmo4双敲除的小鼠,研究Lmo1和Lmo4在耳蜗中的相互作用。Lmo1在小鼠胚胎期E13.5天表达于耳蜗中,且持续表达到出生后。实验结果显示出Lmo1敲除后对毛细胞、支持细胞以及螺旋神经节等没有明显的影响。听觉脑干电位反应(ABR)统计结果发现,野生型和突变体小鼠听力对比差异不明显。实验结果表示不是所有的Lmo4基因敲除都对产生异常的柯蒂氏器,概率约为30%,但是敲除Lmo4会导致耳蜗管变短,结构变形。双敲除基因Lmo1/Lmo4的结果发现小鼠的柯蒂氏器在形态结构上没有变化。(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曾洁[7](2018)在《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手术前后的前庭功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和意义通过前庭功能检查及眩晕障碍量表对成人人工耳蜗术前术后的前庭功能进行评估,了解成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前庭功能的特点,以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前庭功能的改变特点及其转归,为人工耳蜗植入尤其是双侧植入的安全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成年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并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成人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至69岁,平均年龄35.1±15.8岁。其中人工耳蜗双侧植入10例,单侧40例(右耳30例,左耳1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一个月、术后叁个月、术后半年及术后一年行温度试验、颈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眼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和视频头脉冲试验,同时记录眩晕症状的临床表现,并对患者进行眩晕障碍量表的评估。当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中波形缺失记为阳性,当温度试验UW>25%或双耳冷热水诱发眼震SPV均值<6°/s,记为温度试验阳性;当vHIT-G(LC)<0.8、vHIT-G(AC、PC)<0.7时,记为视频头脉冲试验阳性。结果50例患者术耳术前cVEMP、oVEMP、温度试验及vHIT(LC/AC/PC)阳性率分别为40%、36%、42.5%、45%/40%/30%,术前术耳与非术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一周、一个月、叁个月、半年cVEMP及温度试验的阳性率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oVEMP在术后一年与术前阳性率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视频头脉冲试验提示叁个半规管的vHIT-G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出现眩晕共12例(24%),其中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群体中眩晕发生率(30%)较单侧植入群体(22.5%)高。眩晕患者在术后半年内症状均可缓解,术后一周DHI评分较术前上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一个月至一年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成人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前庭功能受损。2.人工耳蜗植入术可导致前庭功能受损,表现为cVEMP、oVEMP、温度试验和vHIT结果的异常及眩晕症状的发生,且前庭终末器官受损的概率大小依次为椭圆囊、球囊、半规管。3.前庭功能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一周受损较明显,并有恢复的趋势,其中椭圆囊和半规管术后半年恢复正常,球囊术后一年恢复正常。4.人工耳蜗术后对半规管低频区功能的影响较高频区显着。5.与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相比,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出现眩晕的概率较大。(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5-15)

曾洁,黄宏明,王晓茜,钟凯邦,吴佩娜[8](2018)在《视频头脉冲试验联合温度试验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视频头脉冲试验联合温度试验,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18例,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行温度试验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以温度试验单侧水平半规管反应非对称值(UW)、双耳冷热水诱发的眼震极盛期的慢相角速度(SPV)及vHIT的增益值(vHIT-G)为指标,当UW>25%或双耳冷热水诱发眼震SPV均值<6°/s,记为温度试验阳性;当vHIT-G<0.8时,记为视频头脉冲试验阳性。结果:术耳温度实验SPV值分别为术前[(10.36±8.01)°/s;(14.77±14.24)°/s]、术后1周[(6.45±7.52)°/s;(5.14±4.67)°/s]、术后1个月[(6.05±3.86)°/s;(6.27±4.17)°/s]。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SPV均值分别与术前1周SPV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_(冷水术前/术后1周)=0.048,P_(热水术前/术后1周)=0.003,P_(冷水术前/术后1个月)=0.006,P_(热水术前/术后1个月)=0.002),术耳水平半规管增益值分别为术前1周(0.73±0.33),术后1周(0.65±0.32),术后1个月(0.71±0.36),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_(术前/术后1周)=0.084,P_(术前/术后1个月)=0.679)。4例患者术后出现眩晕,其中1例人工耳蜗双侧植入者伴有步态不稳,其症状均在7天内消失,出现眩晕与其年龄、性别、术耳侧别、术前温度试验及vHIT结果均无相关性。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可对水平半规管功能造成影响,视频头脉冲试验联合温度试验进行水平半规管评估可起到互补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王籼君,梁茂金,张军鹏,黄华,郑亿庆[9](2017)在《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大脑皮层跨模态功能重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耳蜗植入(CI)是目前有效治疗先天性重度耳聋的唯一方法。然而,目前对于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在重建听力后,其大脑皮层结构、功能发生调整和改变的机制尚不清楚。基于耳聋患者大脑跨模态功能重组相关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采用视觉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利用大脑皮层功能活动源定位技术针对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内(0、1、3、6、9、12个月)大脑皮层活动变化的情况,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听力恢复与大脑皮层跨模态功能重组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在耳聋期间存在大脑皮层的跨模态功能重组;当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后,随着听力恢复,大脑皮层跨模态功能重组出现逆转,各相关功能皮层活动相继达到正常水平。本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对指导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恢复的训练和评估可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熊彬彬,胡博华,赵晓明,刘钊,赵立东[10](2017)在《AIFM1基因突变对Harlequin小鼠年龄相关耳蜗听觉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AIFM1基因突变对Harlequin小鼠年龄相关耳蜗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圆窗记录耳蜗电图来评价2月龄和6月龄野生型(WT)和AIFM1基因突变型(KO)Harlequin小鼠的耳蜗外周听觉功能,通过Phalloi-din荧光标记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的表皮板来评估毛细胞的损失程度。结果 (1)2月龄组WT型和KO型小鼠的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分别为18.6±1.6 d B SPL(n=6)和22.2±2.2 d B SPL(n=6),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t=1.282,P>0.05);6个月组WT型和KO型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分别为25.7±1.7 d B SPL(n=6)和42.1±3.6 d B SPL(n=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9,P<0.01)。(2)2月龄组WT型和KO型小鼠CAP的幅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6个月组的CAP的幅值在高频段(30,35和40 k Hz)有统计学差异(Two-way ANOVA,P<0.05),在低频和中频则没有明显差异。2月龄组和6月龄组WT型和KO型小鼠10 k Hz以下CM的幅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耳蜗外毛细胞计数的结果显示,2月龄组的WT型(n=5)和KO型小鼠(n=5)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而6月龄组的KO型小鼠的耳蜗外毛细胞个数在底回较WT型小鼠明显受损(t=15.1,P<0.0001)。结论 AIFM1基因突变导致Harlequin小鼠耳蜗基底膜底回末端外毛细胞受损,从而导致耳蜗外周听觉功能高频段受损。(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耳蜗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电离辐射所致豚鼠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豚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EGCG+辐射组及辐射组,每组8只。EGCG+辐射组及辐射组于造模前3 d开始腹腔注射EGCG(25 mg/1000 g)及等量的生理盐水,2次/d;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照射前第4天及照射后第8天检测所有豚鼠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照射8 d后于显微镜下计数毛细胞数量。比较叁组的ABR阈值检测结果、耳蜗铺片及细胞计数。结果干预后8 d, EGCG+辐射组ABR阈值(38.1±3.3)d B低于辐射组的(49.4±8.6)d 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 d, EGCG+辐射组和辐射组的ABR阈值与干预前4 d的(19.3±5.5)、(21.0±3.7)d B对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组实验动物的耳蜗毛细胞数量降低,形态改变,排列杂乱不齐,造模成功;EGCG+辐射组显微镜镜检表明耳蜗毛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排列较为杂乱,但与辐射组相比形态结构较好。对照组耳蜗毛细胞计数为(1102.23±80.55)个, EGCG+辐射组耳蜗毛细胞计数为(758.56±143.27)个,辐射组耳蜗毛细胞计数为(527.00±165.23)个, EGCG+辐射组、辐射组耳蜗毛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辐射组耳蜗毛细胞计数低于EGCG+辐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豚鼠预防性注射EGCG能够有效降低电离辐射对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损伤作用,对电离辐射所致的听力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耳蜗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钟零珠,林智,孙丽霞.梅尼埃病患者耳蜗前庭功能检查与内耳MRI关联性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

[2].徐亚雄,罗香林,丰俊,李楚凌.EGCG对电离辐射所致豚鼠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损伤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胡一勇,于宁,石敏,吕萍.Hensen细胞对耳蜗功能的调节[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4].梁笑,张庆亚.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听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5].王抗震,张盼盼,朱淑丰,沈毅,张建.对侧使用助听器对人工耳蜗听觉功能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

[6].吴智焱.Lmo1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模式及功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7].曾洁.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手术前后的前庭功能评估[D].南方医科大学.2018

[8].曾洁,黄宏明,王晓茜,钟凯邦,吴佩娜.视频头脉冲试验联合温度试验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

[9].王籼君,梁茂金,张军鹏,黄华,郑亿庆.先天性重度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大脑皮层跨模态功能重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7

[10].熊彬彬,胡博华,赵晓明,刘钊,赵立东.AIFM1基因突变对Harlequin小鼠年龄相关耳蜗听觉功能的影响[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

论文知识图

3 扫描电镜结果不同月龄老年大鼠耳蜗外毛细胞损伤的...强噪声暴露对豚鼠耳蜗毛细胞形态结构的...基底膜模型相频响应在4周龄(A)、24周龄(B)、48周...基底膜与盖膜的耦合机制示意图

标签:;  ;  ;  ;  ;  ;  ;  

耳蜗功能论文_钟零珠,林智,孙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