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初探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初探

一、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1](2021)在《城市快速路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以城市快速路为代表的快速交通系统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对城市发展和经济运行影响很大,因此对其进行后评价研究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关于城市快速路的后评价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后评价体系。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的基础上,从研究项目后评价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方法入手,结合城市快速路项目的特点和特征,在遵循项目后评价的相关原则的基础上,从项目建设全过程、效果和效益、目标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展开,构建城市快速路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后评价计算模型。以天津市城市快速路一期工程为例,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项目的展开比较全面的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得出评价结论,为未来城市快速路项目后评价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王霆宇[2](2020)在《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在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尤为突出的作用。煤矿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这给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实际生产中,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进展缓慢,给煤矿环境管理造成一定困扰。本文在大量资料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全面分析、综合对比、技术验证、系统评论等工作,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识别,详细阐述环境影响后评价相关概念和理论;结合原相煤矿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单因子指数法,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现场调查法、观察法、层次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系统科学方法等相结合,以建设前预估的环境影响和建设达产后对环境影响的实时监测的数据为支撑,对原相煤矿开展境影响后评价。本次后评价结果与环保验收的主要结论总体上一致,在生产过程中矿井环保设施运行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到位,矿井周边环境有所改善。

张丹[3](2020)在《改进群组AHP-FCE法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耗时、复杂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为了客观的认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必须进行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然而,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在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较多关注环境要素,对项目建设所引发的生态问题重视不够,加之评价指标及其赋值随意性较大,评价方法定量化程度不高,弱化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建设项目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基于在分析环境、生态与生态环境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差异性,分析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全面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适用于公路建设项目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评价模型,并验证其科学性与可行性,最后基于评价结果对建设项目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结论如下:1、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基于对“环境”与“生态”两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从而引申到“生态环境”一词。通过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对生态环境的概念所包含的意义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并且通过对公路工程的建设行为分析,系统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五方面阐释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为构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2、构建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公路工程建设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大量文献的总结,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要求,本文全面、系统地构建适用于高速公路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及环境空气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3、建立了改进的群组AHP-FCE模型基于对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分析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总结目前方法的研究状况,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将改进的群组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简称改进的群组AHP-FCE法),构建改进的群组AHP-FCE模型。4、实例分析验证基于汉中至略阳段公路实际工程特点,采用改进的群组AHP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赋值,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路段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评价。综合评价结果为0.3482,其符合“一般影响”等级,即所选段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般,这与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将改进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对比分析得出,改进的群组AHP-FCE法系统地考虑到各种因素,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更好地突出社会环境指标在整个体系的地位,可以系统的体现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真实状况,从而指导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计划调整和措施实施,充分发挥该模型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5、提出科学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根据本研究评价结果,结合汉中至略阳段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特点,着重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及环境空气这五方面出发,多方位提出了具体化且适用于汉中至略阳段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对汉中至略阳段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汉中至略阳段公路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的基础。

黄凤玲[4](2019)在《国道X线改建工程项目后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道改建工程项目,是城镇化发展对原有交通规划存在实际影响下必然存在的项目。这种实际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原来的道路路面宽度不够,随着车辆不断增多造成交通不顺畅;二是原来的线路走向很多都横穿城镇,对城镇建设和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三是原来的道路路面陈旧,坑坑洼洼,缺乏美观大气。新丰X线国道改建项目,是众多国道改建项目的一个缩影。国道X线新丰县城段改建工程项目于2010年形成可研报告,2011年动工改建,设计工期至2012年底,但实际施工至2017年7月份才正式通车。至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工程因拆迁矛盾无法全面完工。总投资也由原预算的1.4亿元,新增为目前的2.2亿元。不论是工期增加时间,还是投资增加幅度,都大比率增加。类似国道X线新丰县城段改建工程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有很多,这些项目存在的问题应该也有普遍相似性。选择对国道X线新丰县城段改建工程项目分析,是因为该项目从立项到竣工中间过程存在着较多的矛盾问题,这些问题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政府项目的投资及管理过程中,项目后评估有助于政府提升决策和管理水平,强化其对建设项目的监管和管控。政府投资项目的后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国有必要对政府投资的公路及改建项目开展研究,从而促进公路投资建设项目的规划化、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律化。本研究以X线为例,运用后评估方法分析出造成X这些矛盾问题在可行性研究不够全面、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和项目施工管理不严谨等方面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可行性研究应结合现状做好科学规划、资金筹集支付应充分考虑政策因素调整、涉农问题的处理处置应依法依规等几个方面合理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对类似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可行性报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的严谨性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工程项目从可研报告的形成到建成通车全过程的研究分析,发现该工程项目从资金投入,施工工期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对政府、施工方、群众等多方利益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类似工程项目必须在规划设计及项目管理上做到更加的科学合理。

崔胜男[5](2019)在《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技术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变化过程,现有的基于公路建设期及竣工验收期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尚无法全面诠释公路运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公路建成运营后如何跟踪其生态环境影响,特别是对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影响的跟踪与评估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对于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内容、范围、技术方法等方面均没有明确的界定,尚未形成科学的、可靠的技术方法和标准。随着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开展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方法研究,对于实现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全过程的科学评估和做好公路运营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及公路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于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本论文通过对比研究,在分析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基本特征和时空尺度的基础上,针对全国不同生态系统,建立了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长期演变的量化评估技术和时空尺度识别方法,形成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异同以及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与其他环境要素影响的区别,确定了其复杂性、反馈性、跟踪性和现实性的特征。(2)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机理的研究,将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分解为野生动植物影响度、土地利用变化率、景观格局干扰度和生态功能影响度4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三级指标,构建了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3)运用遥感解译软件EasyInterpretation、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景观格局指数软件Fragstats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景观格局分析,结合现场调查研究,建立了基于3S技术的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体系。(4)依托环长白山旅游公路,通过探究公路建成运行前后的动物影响、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时空尺度为4-7年和路侧200-300m范围内,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金恒[6](2019)在《PPP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完全依赖政府的投资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PPP模式成为了最适合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方式之一。作为一种公私合营的新型融资模式,社会资本的加入不但能解决政府财政资金短缺的问题,也能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运营水平。而不同的项目参与方参与投资的目的不同,政府部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社会资本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判断公私双方的目标是否完成,需要从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到稳定运营阶段对项目的完成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因此,开展PPP项目后评价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管理环节。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针对我国PPP项目的特点,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案例进行项目后评价。首先,笔者在充分借鉴国内外PPP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 PPP项目后评价的特征与评价流程,以目标一致、系统、独立、可行、科学为原则建立了后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包括过程后评价、效益和影响后评价、公私合作后评价、可持续性后评价;其次,在研究方法上选用了了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客观地反映了指标的真实信息,利用灰色理论中的灰色白化权函数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了对不明信息的处理。再次,以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为实例,利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对实施过程、效益影响、公私合作、可持续性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出评价指标值。最后,通过对指标值的分析,提出要重视前期工作、保障前端融资渠道;在保证质量、安全、成本的前提下,提高项目建设的进度与效率;提高特许经营权协议的执行力,加强监督体系、重视评价结果反馈的建议和相应的改进措施,为项目的后续运营和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高大林[7](2016)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同样适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发展。2015年末,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增至10.8万公里,因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殊性,隧道桥梁里程比重大。高填方和深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势必造成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在建设过程中,不能综合解决建设中存在的诸多环境影响问题,将会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建设前期,涉及到的居民拆迁,土地征用引起的社会环境问题,建设期因使用较多的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声污染,使用的燃油所造成的大气污染,路面铺筑时,沥青混合料拌合产生的废料,废气,废料的遗弃所造成的土壤污染。运营期,因交通量的增加带来的大气污染;因公路的线性走势造成的生境阻隔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发展模式的今天,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综合去考虑、评估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规避或者解决。本文研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问题,所谓的环境效益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环境后果的衡量。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必然会引起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继续生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的反作用是不相同的,因此人类需要从自然、经济、人文等多种角度对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变化进行综合评估和衡量。环境效益有正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之分。从根本上来说,环境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则是环境效益的后果,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影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的使命就是要寻求出使这三者得以统一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即能使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的措施和方案。本文借助环境影响评价学和后评价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研究的基础理论包括系统工程学,可持续发展学说和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对环境效益进行指标筛选,再根据多种评价指标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评价效果,选取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进行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体系评价,使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更为直观。最后通过建立综合的环境效益评价模型和具体的案例分析,来评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整个环境经济的发展情况的影响,为决策者反馈决策信息。如何实现在对环境带来更少的影响和危害,甚至是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本文研究最想要实现的目标,即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衡。根据对具体高速公路环境效益评价实例的分析,探讨能够尽可能使高速公路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对平衡的措施和办法,为后续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才是本次研究的最大意义所在。

冯畅[8](2015)在《渝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影响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公路近几年发展极为迅速,公路的建设极大地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进步与繁荣,但是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却给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等方面。为了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经济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本文选取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影响后评价为对象进行一些初步研究。首先,在对现有文献资料、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的理论基础,对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的理论依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界定了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区域。通过对比现有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特点,构建了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模型。其次,依据我国高速公路的特点,给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生态环境的概念,分析了其生态学效应。并介绍了生态环境影响的一般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从设计期、施工期及运营期来全面研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以渝黔高速公路童家院子—崇溪河段建设项目为工程背景,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研究,运用论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分别从社会和环境影响后评价两方面对背景工程进行了应用研究,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对该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做出相应的评价结论。

赵泽辉[9](2015)在《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及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有利于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对于探索解决问题,改善项目管理现状,提高决策、建造及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路段上的交通量进行准确预测与分析,提高远景交通量的预测精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规划设计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为了提高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决策、建造及运营管理水平,本文对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模型、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Cat映射理论和GA (Genetic Algorithm)算法演化机制,提出新混沌自适应遗传算法(New Chaotic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NCAGA),用于RSVR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模型参数优选,设计新混沌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RSVR模型参数机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相关性分析法,确定RSVR模型的输入向量,提出PRSVR-NCAGA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模型。基于高速公路交通量数据,开展预测研究,检验提出算法和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2)针对山区高速公路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和交通安全评价特殊性,建立了包含3个二级评价指标、14个三级评价指标的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和包含7个二级评价指标、30个三级评价指标的山区公路建设项目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各评价指标值的特点,基于隶属度函数,设计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评价指标值,通过开展实证评价,检验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评价指标获取方式的可行性。3)基于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和模糊理论,提出AHP-FUZZY多级山区高速公路评价模型。结合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面向山区特性的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方法。基于实际工程开展实证评价研究,完善提出的评价方法,验证提出的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可靠性。4)基于提出的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方法,对实际山区高速公路进行后评价实证研究,结合评价结果,揭示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合理化应对措施。

傅迪[10](2014)在《YT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加快了脚步。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可以方便人们出行,因此,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还贷压力大等特点,其中蕴含的各种风险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很有可能造成高速公路建成后亏本营运。所以如何提高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进行经济效益后评价,为项目更好的营运作出指导,同时也为后续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提供借鉴参考。本文首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进行了概述,包括其概念、特征、内容与方法,并尝试建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以YT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对项目进行了经济效益后评价,运用相关指标对其筹资方案、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进行了后评价,并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由政策调整、物价上涨、贷款利息调整、设计变更、时间跨度影响和车型比例的变化造成的。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从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加强工程投资控制、提高运营效率以及注重项目全过程后评价这四个方面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政策建议。使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能够更好的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提供指导借鉴,促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良性发展。

二、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快速路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快速路的发展历程
        1.1.2 城市快速路后评价的必要性
        1.1.3 城市快速路后评价研究的难点
    1.2 问题提出
    1.3 文献综述
        1.3.1 我国项目后评价发展历程和相关规定
        1.3.2 我国项目后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1.3.3 我国城市快速路后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项目后评价的相关理论
    2.1 项目后评价概述
        2.1.1 项目后评价的定义
        2.1.2 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估的主要区别
        2.1.3 项目后评价的意义
    2.2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2.2.1 项目后评价的内容的发展历程
        2.2.2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2.3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2.3.1 调查法
        2.3.2 对比法
        2.3.3 逻辑框架法
        2.3.4 成功度评价法
        2.3.5 层次分析法
        2.3.6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三章 城市快速路后评价指标体系
    3.1 城市快速路概述
        3.1.1 城市快速路的定义
        3.1.2 城市快速路的特点
        3.1.3 城市快速路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3.2 城市快速路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2.2 城市快速路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项目后评价模型的构建
        3.3.1 后评价权重的确定
        3.3.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第四章 案例分析-天津市城市快速路一期工程后评价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简介
    4.2 建设过程的分析与评价
        4.2.1 项目前期决策
        4.2.2 项目准备实施
        4.2.3 项目运营
    4.3 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4.3.1 项目社会经济效益
        4.3.2 项目资源环境效益
        4.3.3 项目社会效益
    4.4 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
        4.4.1 项目目标
        4.4.2 项目可持续性
    4.5 项目综合后评价
        4.5.1 后评价主要结论
        4.5.2 专家评分及量化
        4.5.3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念
    1.2 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内容
    1.3 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区别
    1.4 研究背景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路径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难点
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评析
    2.1 国内研究动态
    2.2 国外研究动态
    2.3 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趋势
3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概述
    3.1 项目概况
    3.2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目的及原则
    3.3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范围
    3.4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3.5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评价标准
    3.6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重点
    3.7 后评价流程
    3.8 评价方法
4 原相煤矿大气环境影响后评价
    4.1 大气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4.2 大气环境影响环保措施有效性评价
    4.3 小结及建议
5 原相煤矿地表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5.1 地表水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价
    5.3 小结及建议
6 原相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6.1 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2 地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和环保措施有效性评价
    6.3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6.4 小结及建议
7 原相煤矿声环境影响后评价
    7.1 声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7.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评价评价
    7.3 小结及建议
8 原相煤矿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后评价
    8.1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8.2 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8.3 小结及建议
9 原相煤矿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9.1 生态环境影响现状调查
    9.2 生态影响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价
    9.3 小结及建议
10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供需预警程序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改进群组AHP-FCE法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公路发展状况及影响
        1.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
        1.2.3 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特色
第二章 公路建设对路域环境的影响分析
    2.1 环境与生态环境
        2.1.1 环境
        2.1.2 生态
        2.1.3 生态环境
    2.2 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2.1 环境影响评价
        2.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2.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区别
    2.3 公路工程建设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3.1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2.3.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3.3 对水资源的影响
        2.3.4 对大气的影响
        2.3.5 对声环境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的含义及功能
        3.1.1 指标体系的含义
        3.1.2 指标体系的功能
    3.2 指标体系的分类
        3.2.1 依据指标的功能分类
        3.2.2 依据指标的区域性分类
        3.2.3 依据指标的定量化程度分类
    3.3 公路建设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4 公路建设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5 指标的量化方法
        3.5.1 定性指标量化方法
        3.5.2 定量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的建立
    4.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评析
    4.2 改进的群组AHP-FCE评价模型的构建
    4.3 运用改进的群组AHP确定权重
    4.4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施综合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改进的群组AHP-FCE法对研究路段评价分析
    5.1 研究区概况
        5.1.1 自然环境概况
        5.1.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5.1.3 生态环境概况
    5.2 评价体系的构建
    5.3 指标的赋值及无量纲化
    5.4 权重的确定
        5.4.1 传统AHP确定权重
        5.4.2 改进群组AHP确定权重
    5.5 二级态势评估结果
        5.5.1 一级模糊评价
        5.5.2 二级模糊评价
    5.6 传统方法与改进方法的比较
        5.6.1 权重的对比
        5.6.2 综合评估结果的对比
    5.7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7.1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7.2 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5.7.3 水资源影响保护措施
        5.7.4 声环境保护措施
        5.7.5 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措施
    5.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国道X线改建工程项目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与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的结构安排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道路改建工程项目后评估相关理论研究
    2.1 研究文献综述
        2.1.1 项目后评估研究综述
        2.1.2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估研究综述
        2.1.3 研究综述总结
    2.2 项目后评估
        2.2.1 项目后评估的定义
        2.2.2 项目后评估的基本内容
        2.2.3 项目后评估的流程
        2.2.4 项目后评估的特色
    2.3 项目后评估的理论基础
        2.3.1 全生命周期理论
        2.3.2 成本效益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国道改建项目后评估的基本方法
        2.4.1 逻辑框架法
        2.4.2 对比法
        2.4.3 层次分析法
        2.4.4 统计预测法
        2.4.5 成功度评价法
        2.4.6 各评估方法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道X线改建工程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
    3.1 国道X线项目概况
    3.2 国道X线改建项目后评估的内涵与内容
        3.2.1 国道X线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估的内涵
        3.2.2 国道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估的内容
    3.3 国道X线改建工程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3.1 国道X线改建工程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3.2 国道X线改建工程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3.3.3 国道改建工程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3.3.4 国道项目建设后评估体系权重设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道X线改建工程项目后评估研究
    4.1 项目目标后评估
        4.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2 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4.1.3 预期效果达成情况
    4.2 项目效益后评估
        4.2.1 国民经济后评估
        4.2.2 财务经济后评估
    4.3 项目影响后评估
        4.3.1 经济影响后评估
        4.3.2 环境影响后评估
        4.3.3 社会影响后评估
    4.4 项目持续性后评估
        4.4.1 外部条件对项目目标持续性的影响
        4.4.2 内部条件对项目目标持续性的影响
    4.5 项目过程管理后评估
        4.5.1 组织机构管理
        4.5.2 施工设计和可行性研究
        4.5.3 质量评价
        4.5.4 进度评价
        4.5.5 费用评价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技术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2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特征及时空尺度研究
    2.1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特征剖析
        2.1.1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基本概念
        2.1.2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与其它评价的异同
        2.1.3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与其他环境要素的不同
        2.1.4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特征
    2.2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时空尺度
        2.2.1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间尺度
        2.2.2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空间尺度
    2.3 本章小结
3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 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机理分析
        3.1.1 不同生态系统区域环境分析
        3.1.2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3 公路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
    3.2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的定量研究
        3.2.1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的筛选
        3.2.2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
    3.3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方法研究
    4.1 基本评价方法
        4.1.1 统计分析法
        4.1.2 列表清单法
        4.1.3 质量指标法
        4.1.4 生态机理分析法
        4.1.5 对比法
    4.2 野生动物调查方法研究
    4.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4.4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研究
    4.5 时空尺度计算方法研究
    4.6 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体系研究
        4.6.1 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方法
        4.6.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体系
    4.7 本章小结
5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案例研究
    5.1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工程概况
    5.2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现场调查
        5.2.1 调查目标及原则
        5.2.2 调查范围及时间
        5.2.3 调查对象及内容
        5.2.4 调研结果及分析
    5.3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4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单指标评价
        5.4.1 野生动物影响度
        5.4.2 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率分析
        5.4.3 区域景观格局变化
        5.4.4 区域生态功能影响度
    5.5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时空尺度分析
        5.5.1 时间尺度
        5.5.2 空间尺度
    5.6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体系研究
        5.6.1 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模型构建
        5.6.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6.3 综合后评价体系计算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PPP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
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PPP项目理论综述
        2.1.1 PPP项目的定义
        2.1.2 PPP项目的本质特征
        2.1.3 PPP项目的行业构成与细分
    2.2 PPP项目后评价理论综述
        2.2.1 PPP项目后评价的定义
        2.2.2 PPP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价的关系
        2.2.3 PPP项目后评价与中评价的关系
        2.2.4 PPP项目后评价与一般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区别
    2.3 PPP项目后评价时点与流程
        2.3.1 项目后评价的时点
        2.3.2 项目后评价的评价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PPP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PPP项目后评价指标构建
        3.1.1 PPP项目后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3.1.2 PPP项目后评价指标设计
    3.2 PPP项目后评价的指标内涵
        3.2.1 实施过程
        3.2.2 效益和影响
        3.2.3 公私合作
        3.2.4 可持续性
    3.3 PPP项目后评价模型
        3.3.1 评价数据收集
        3.3.2 数据处理
        3.3.3 熵权法确定权重
        3.3.4 灰色系统白化权函数综合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池州市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后评价案例研究
    4.1 项目概况
    4.2 项目过程后评价
        4.2.1 前期工作后评价
        4.2.2 建设施工后评价
        4.2.3 运营管理后评价
    4.3 效益和影响后评价
        4.3.1 国民经济后评价
        4.3.2 工程效益后评价
        4.3.3 环境影响后评价
        4.3.4 社会影响后评价
    4.4 公私合作后评价
        4.4.1 风险分担后评价
        4.4.2 特许权协议后评价
        4.4.3 监管体系后评价
    4.5 可持续性后评价
        4.5.1 内部持续发展因素评价
        4.5.2 外部持续发展因素评价
    4.6 综合后评价
    4.7 本章小结
5 对策与建议
    5.1 完善PPP项目后评价顶层设计
    5.2 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PPP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5.3 重视数学方法在PPP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应用
    5.4 加强对PPP项目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及应用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境影响评价
        1.2.2 环境效益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研究的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释义
    2.2 高速公路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2.1 环境影响评价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
        2.2.2 应用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进行环境效益评价的研究程序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环境经济理论
        2.4.1 外部性理论
        2.4.2 环境价值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筛选与指标体系构建
    3.1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选择原则
    3.2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筛选
        3.2.1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筛选基本方法介绍
        3.2.2 高速公路自然环境效益指标涵义
        3.2.3 高速公路社会环境效益指标涵义
        3.2.4 高速公路经济环境效益指标涵义
    3.3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权重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与应用
    4.1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集成方法的应用要点
        4.1.1 层次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步骤
    4.2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数据处理
    4.3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的等级划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安徽省合徐高速公路北段工程概况
        5.1.1 地理位置及走向
        5.1.2 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及建设规模
        5.1.3 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5.2 合徐高速公路北段工程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2.1 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2.2 声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2.3 水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2.4 大气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2.5 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3 合徐高速公路北段工程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价
    5.4 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对综合效益的措施
        5.4.1 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效益的措施
        5.4.2 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渝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影响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关于项目影响后评价的认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研究
    2.1 社会影响后评价的理论依据
        2.1.1 投资拉动理论
        2.1.2 运输通道效应理论
    2.2 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方法
        2.2.1 社会影响后评价方法概述
        2.2.2 因子分析法
        2.2.3 成功度评价方法
        2.2.4 基于因子分析法和成功度评价法的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模型
    2.3 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影响区域的界定
    2.4 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
    3.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
        3.1.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一般认知
        3.1.2 高速公路交通中生态环境的概念
        3.1.3 高速公路交通的生态学效应
    3.2 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3.2.1 质量指标法(综合指标法)
        3.2.2 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综合质量指数)
        3.2.3 综合评价指数法
    3.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指标体系
        3.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3.2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指标体系
        3.3.3 指标体系内涵
    3.4 小结
第四章 渝黔高速公路影响后评价实例研究
    4.1 工程背景
        4.1.1 渝黔高速建设项目概况
        4.1.2 渝黔高速建设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及建设规模
    4.2 渝黔高速公路影响区的划分
    4.3 渝黔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实例研究
        4.3.1 渝黔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交通运输的影响
        4.3.2 渝黔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3.3 评价的主要结论
    4.4 渝黔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实例研究
        4.4.1 项目设计阶段环境影响评价
        4.4.2 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今后的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
    参加的重要科研项目

(9)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及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TABLE OF CONTENTS
图目录
表目录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研究现状
        1.2.2 高速公路后评价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组织结构
2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2.1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基本理论
        2.1.1 高速公路交通量定义
        2.1.2 高速公路交通量的组成及发生规律
    2.2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分析
        2.2.1 预测方法
        2.2.2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特点分析
    2.3 PRSVR-NCAGA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
        2.3.1 鲁棒支持向量机模型(RSVR)
        2.3.2 RSVR模型输入向量选取
        2.3.3 新混沌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提出
        2.3.4 基于NCAGA的RSVR模型参数优选
        2.3.5 PRSVR-NCAGA高速公路交通量滚动预测原理
        2.3.6 PRSVR-NCAGA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机制
    2.4 本章小结
3 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3.1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1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概念
        3.1.2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必要性
        3.1.3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内容研究
        3.1.4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后评价指标体系
        3.2.1 交通安全后评价概念
        3.2.2 交通安全后评价的必要性
        3.2.3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3.2.4 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指标的筛选
        3.3.1 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的筛选
        3.3.2 交通安全后评价指标的筛选
    3.4 本章小结
4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模型
    4.1 现有综合评价模型概述
        4.1.1 灰色关联度法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1.3 主成分分析法
        4.1.4 数据包络分析法
        4.1.5 层次分析法
    4.2 山区高速公路定量后评价模型的建立
        4.2.1 层次分析模型
        4.2.2 模糊理论及模糊评价模型
        4.2.3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4.2.4 AHP-FUZZY多级山区高速公路评价模型的提出
    4.3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和安全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4.3.1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4.3.2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4.4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和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环境影响
        4.4.2 安全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实例分析
        5.1.1 实例数据选取
        5.1.2 对比模型及预测精度评价指标选择
        5.1.3 基于PCA的最终输入向量确定
        5.1.4 PRSVR-NCAGA模型预测效果分析
        5.1.5 NCAGA算法优化性能分析
    5.2 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实例分析
        5.2.1 工程概况
        5.2.2 环境影响评价
        5.2.3 交通安全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YT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理论基础
    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的概念与特征
        2.1.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的概念
        2.1.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的特征
    2.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的内容
        2.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筹资方案后评价
        2.2.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
        2.2.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后评价
    2.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效益后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2.3.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方法
        2.3.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章 YT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筹资方案后评价
    3.1 YT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概况
    3.2 项目资金筹措、到位及投资完成情况分析
        3.2.1 项目资金筹措、到位及投资完成情况
        3.2.2 资金筹措方式的评价
    3.3 项目工程调整概算、概算和估算的比较分析
    3.4 工程投资结余或超支的原因分析
        3.4.1 政策调整
        3.4.2 物价上涨
        3.4.3 贷款利息调整
        3.4.4 设计变更
第四章 YT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
    4.1 财务效益后评价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4.2 项目营运成本和收费收入计算
        4.2.1 项目营运成本和收费收入调整
        4.2.2 项目建设费用与运营成本的分析
    4.3 项目盈利能力及清偿能力分析
        4.3.1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4.3.2 项目清偿能力分析
    4.4 项目财务效益评价指标偏离的原因分析
        4.4.1 工程造价的影响
        4.4.2 时间跨度影响
        4.4.3 收费交通量与车型比例的影响
        4.4.4 利率变动的影响
第五章 T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后评价
    5.1 国民经济效益后评价参数选择与确定
    5.2 国民经济费用及效益计算
        5.2.1 经济费用调整
        5.2.2 国民经济效益计算
    5.3 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
    5.4 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偏离的原因分析
        5.4.1 时间跨度的影响
        5.4.2 交通量的影响
        5.4.3 工程造价的影响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表A1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工可研报告)
    表A2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工可研报告)
    表A3 项目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工可研报告)
    表A4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后评价)
    表A5 项目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后评价)

四、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快速路项目后评价研究[D]. 李倩.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2]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D]. 王霆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3]改进群组AHP-FCE法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 张丹. 长安大学, 2020(06)
  • [4]国道X线改建工程项目后评估研究[D]. 黄凤玲.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5]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技术方法研究[D]. 崔胜男.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PPP项目后评价研究[D]. 金恒.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7]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评价研究[D]. 高大林.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8]渝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影响后评价研究[D]. 冯畅.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4)
  • [9]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及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研究[D]. 赵泽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7)
  • [10]YT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研究[D]. 傅迪. 长沙理工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