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PN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倪坚军,吴婷婷,冯珺,朱钰婷,张琳[2](2021)在《全肠外营养支持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设计开发全肠外营养(TPN)电子病历医嘱软件,考察其对处方医师工作效率以及TPN处方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用Delphi程序编辑工具和SQL2008数据库系统开发医院电子病历TPN医嘱系统模块,并在我院自2019年1月实施应用。对比应用全肠外营养支持管理软件系统前后1年内医院平均开方时间、单日审出TPN问题处方数量的变化。结果:电子病历TPN医嘱系统具备预审功能,开具处方时计算精准,各项参数齐全,可有效保证处方的合理性。临床应用显示,平均开方时间由(180.0±48.0)min缩短至(3.0±1.2)min(P<0.05);平均单日审出TPN问题处方由(17.8±3.2)张降至(5.2±0.6)张(P<0.05)。结论:电子病历TPN医嘱系统可实现TPN处方各项指标的自动化计算及预审核和警示,同时具有计算精准、使用高效便捷、警示界面符合临床习惯等特点,大大提升了处方效率与合格率。
王凤赟[3](2021)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外科护理服务中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方法:在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基于外科诊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随机入选100例外科患者。基于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实验组采取基于常见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显着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问题事件发生率显着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外科护理服务期间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中需要基于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值得普及。
刘舒[4](2021)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循证的基础上,归纳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及管理的证据,并结合德尔菲法构建分阶段、操作性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最佳实践信息。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与循证:计算机检索英国国家卫生与照护优化研究所(NICE)、美国国立指南数据库(NGC)、医脉通、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等网站,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JBI等数据库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文献,双人进行独立文献质量评价、证据等级评价,通过提取相关营养管理证据形成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初稿。2.德尔菲法:选取浙江省内胰腺外科或临床营养管理专家进行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根据函询结果判断营养管理条目的可行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经过完善后形成营养管理方案的终稿。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与质量评价后,最终纳入31篇文献,其中包括8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7篇RCT、10篇类实验性研究以及1篇诊断性实验研究。根据资料提取、证据总结等初步形成了方案初稿。2.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18、0.821。第1轮条目可操作性和重要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9~0.27、0.07~0.24。第2轮条目可操作性和重要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5~0.18、0.00~0.14。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范围为0.131~0.164。通过专家函询与小组讨论,最终确立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包括PD患者营养管理运作模式、术前营养干预、术后营养干预、营养支持的监测与护理在内的4个维度。研究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内容较为全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借鉴。
熊海波[5](2021)在《安置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是普外科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此时局部肠管水肿、扩张明显,全身情况欠佳。倘若在肠梗阻情况下紧急外科手术死亡率较高,如果第一步急诊行造瘘缓解肠梗阻,第二步再择期行肿瘤组织切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仍然较高,故需要选择较好的术前治疗策略,改善患者全身状态,转变紧急手术为择期手术,尽量转开放手术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术,以有效保障手术的安全。近年来,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开始广泛用于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目前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都能发挥转变急诊手术到择期手术的过渡作用,稳定全身情况,降低急诊手术引起的高死亡率及造瘘率。但是,具体哪个效果更佳,目前仍存有不少争议,各研究质量、研究方式和研究结果差异明显,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够充分。因此,基于目前已有的对照研究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术前安置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便捷性、经济性与有效性。希望能为梗阻性结直肠癌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参考。方法:手动检索Pub Med、EMbase、FMRS、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及文献追溯途径,获取公开发表关于术前安置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治疗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由两名研究者制定选择纳入及排除参考标准,获得最终有关研究并参考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评定,制定选择研究的相关数据表格,分别让两名研究者提取文献中有关信息,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各文献提取汇总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逐个剔除纳入分析研究后再进行统计判断敏感性,运用STATA14.0进行Begg’s检验对各研究间发表偏倚评估。结果:通过主题词及自由词结合其它检索策略,共得到相关研究144篇,对比分析入选标准及排除指标,最终有相关研究17篇符合标准,在这17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中共计1 136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经肛肠梗阻导管组566例,腔内支架组570例。经肛肠梗阻导管组与腔内支架相比,安置导管所需时间(MD=-24.88,95%CI:-26.58-23.18,P<0.000 01)和安置导管所需费用均较少(MD=-10.06,95%CI:-11.42-8.70,P<0.000 01),安置导管成功率较高(OR=4.54,95%CI:1.8111.40,P<0.001),经肛肠梗阻导管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较慢(MD=5.42,95%CI:2.788.05,P<0.000 1),经肛肠梗阻导管组安置后到术前的肠道准备时间,(MD=1.42,95%CI:0.212.63,P=0.02)和经肛肠梗阻导管组住院天数更久(MD=1.16,95%CI:0.38-1.94,P=0.003),两种方法安置前后肠管内径减小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2),两种方法安置后相关手术并发症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逐个剔除纳入相关文献后再进行敏感分析,最终统计的结果对比无明显改变,Begg’s检验提示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的漏斗图呈现表明无发表偏倚(P=0.07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安置肠梗阻导管较支架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经济、快捷和高成功率优势,但缓解腹痛腹胀较慢、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和住院时间更久。本研究由于选择研究文献中病例相对较少、缺乏长期生存结果研究的纳入,这就更需要有大病例、多研究机构的长期随访的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高楠[6](2020)在《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8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83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n=44)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即早期肠内营养(EEN)+胃肠外营养(PN)的管理模式,对照组(n=39)术后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管理模式。所有患者术前均有内镜活检病理证实为直肠癌,且均行直肠癌根治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状况、营养指标(TP、ALB、PAB)、免疫指标(C3、C4、IgA、IgG、LYM)、炎性指标(CRP、WBC)、术后康复指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肺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的差异情况。结果:1.一般状况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NRS 2002评分、术前营养风险状况、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手术方式、肿瘤TNM分期、病理组织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营养指标对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前1天的TP、ALB、P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实验组术后第1、3、7天的TP、ALB、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免疫指标对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前1天的C3、C4、IgA、IgG、LY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实验组术后第1、3天的C3、C4、IgA、IgG、LY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炎性指标对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前1天的CRP、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实验组术后第1、3、7天的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术后康复指标对比:术后,实验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术后,两组患者在发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术后肠梗阻、吻合口瘘、肺感染、切口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直肠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状况,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强度,促进术后康复。2.直肠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安全可靠,不增加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邹琛[7](2018)在《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营养支持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传统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后会造成患者颌面部结构及组织大面积缺失,导致患者基本的进食能力受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由此,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应运而生,它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是术后给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肠内营养-鼻饲。本研究通过比较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三种治疗方法效果的差异,为规范和寻找最适宜的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提供依据,从而改进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传统的营养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72名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常术式为“颌骨及肿瘤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腓骨肌皮瓣制备术+腓骨肌皮瓣转移修复术”。三种营养支持治疗方法:(1)A组(PN+EN),即肠外肠内联合营养:通常在腓骨肌皮瓣移植术后要求头部绝对制动期(1-3d)。因此术后1-3d给予PN,此后4d给予(PN+EN),逐渐降低PN比例增加EN比例至TEN。给予PN:(16-20)kal/(kg·d),糖脂比例为6∶4或5∶5,热氮比为(120-150)∶1,根据患者需要来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及电解质,动态调整胰岛素比例,通常葡萄糖(g):胰岛素(U)=(8-10)∶1,糖尿病患者葡萄糖(g):胰岛素(U)=(4-5)∶1。给予EN:按(20-25)kcal/(kg·d)标准,经鼻饲管持续滴注,开始滴速为50ml/h,若无返流、腹泻、腹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2-3d后则按100ml/h的滴速持续注入。(2)B组(TEN),即全肠内营养:术后整个病程采用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1 k c a l/m l,荷兰纽迪希亚公司)。(3)C组(TPN),即全肠外营养:术后1-7d均给予PN,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热量。对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13d的各阶段生化指标:淋巴细胞数(LYM)、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钾(K)、钠(NA)、氯(CL);住院时间、营养状态、心理状态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术前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生化指标除电解质CL外均有下降,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PN+EN)生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除外血清钠和血清钾。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N+EN)住院时间最短,且术后营养状况优于其他两组。C组(TPN)术后心理状态优于其他两组。结论腓骨肌皮瓣移植术后,采用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PN+EN),有助于皮瓣成活,且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预后。针对我院腓骨肌皮瓣移植术后的病人,综合考虑,最好的营养支持方式为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PN+EN),即术后1-3d先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SPN),然后加入肠内营养(EN),逐渐减少肠外营养(PN)、增加肠内营养(EN),最终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经口进食,做到安全有效地缩短病程。
周晶亮[8](2015)在《螺旋形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螺旋形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12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螺旋形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27例采用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2组患者生化指标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采用螺旋形鼻空肠管比全肠外营养生化指标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螺旋形鼻空肠管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首选的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麻新灵[9](201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手术期营养评估及个体化营养治疗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分析患者发病后的营养代谢特点,探讨影响术后恢复的可能因素,评价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性研究与类实验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选取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3名UC患者及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同一科室住院治疗的48名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第一部分为调查性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患者膳食史、人体测量检测指标、血清学指标、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食物不耐受及营养代谢情况,结合患者病情了解术前营养状况及代谢特点。第二部分为类实验性研究:在调查研究所得结果的基础上,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其内容包括个体化的UC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含UC外科治疗简介、个人营养诊断及治疗内容、围手术期治疗配合、个体化推荐食谱等;肠内营养指导手册内含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指南,并可做使用后胃肠不适记录。组织术后UC患者及家属参加炎症性肠病医患交流会(IBD之家),开展疾病相关知识宣讲、手术治疗解疑、造口护理示范等活动,做好饮食指导。历史对照组48名患者的诊疗资料由病历查阅获得,围手术期未接受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而只接受了外科护理常规。收集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做对比,包括术后蛋白恢复水平、恢复进食时间、胃肠道症状、造口并发症、感染相关情况、术后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等。本研究主要研究工具以临床实验室检查仪器为主,此外包括人体成分分析仪、卡尺、米尺、握力器、营养代谢车等。患者的社会学、疾病、膳食基本资料由研究人员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用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非参数检验等。结果1术前病情及营养状况外科就诊患者病程长、内镜分级高、疾病多处于活动期,调查的43例患者中,19(44.19%)例患者白蛋白(34.3±4.4g/l)平均水平低于正常值,前白蛋白(16.42±3.74mg/dl)降低人数为27(62.80%)例。此外,患者近6个月体重下降明显,平均体质指数(20.5±2.325)偏低,18(94.74%)例女性患者握力下降。2膳食史调查结果发病后,患者平均每日摄入蛋白质(发病前:80.63±2.92g/d,发病后:57.46±3.21g/d)、脂肪(发病前:73.22±6.92g/d,发病后:48.49±7.92g/d)、碳水化合物(发病前:408.54±13.96g/d,发病后:326.87±12.32g/d)及能量(发病前:2523.7±360.34kcal/d,发病后:2278.2±642.70kcal/d)较发病前下降明显,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营养代谢结果干预组42例患者运用代谢车精确测定的静息代谢率(REE)所得结果(1656.42±329.28kcal/d)明显高于预计值(1451.83±207.69kcal/d),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EE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患者身高、病程、激素使用时间。4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干预组43例患者接受了食物不耐受检测,存在轻度以上食物不耐受患者35例(81.39%),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中,轻度不耐受者14例(32.56%),中度不耐受者15例(34.88%),高度不耐受者6例(13.95%)。不耐受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16例)、牛奶(11例)、虾/蛤类(8例)、小麦(8例)等。5血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干预组43例患者血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平均水平下降,其中以维生素D3(24.29±3.44ug/l)、锌(11.05±4.98μ mol/l)、钙(2.10±0.37mmol/l)、铬(0.11±0.08μ mol/l)下降最为明显。6个体化营养治疗结果个体化营养治疗可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术后进食时间(干预组:3.07±0.769d,对照组:3.90±0.725d),干预组发生胃肠不良反应(腹泻、腹胀)、术后造口并发症及感染的人数少于对照组,术后拆线时间(干预组:6.93±1.605d,对照组:7.33±1.875d)、住院时间(干预组:30.76±10.314d,对照组:37.69±10.063d)缩短,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就诊UC患者病程长、内镜分级较高,疾病多处于活动期,术前营养状况差。大部分患者存在血清蛋白低下、握力降低及全身营养不良状况,发病后患者三大营养物质及能量摄入降低,而静息代谢率高,与病程、身高、激素使用时间有关,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食物不耐受,血清维生素D3、锌、钙、铬水平低下。在精细营养评估指导下制定的个体化营养治疗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状况,减少术后感染、促进胃肠功能早期利用,缩短住院时间。
杨莉,曹子英[10](2013)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6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序贯肠内营养支持(SEN)组33例及全肠外营养(TPN)组31例。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前、术后第8 d分别测量病人体重及血清清蛋白(ALB)水平。结果 2组病人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SEN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TPN组(P<0.05);SEN组术后第8 d体重及ALB水平高于TPN组(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SEN较TPN更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规范化护理措施是保障SEN顺利完成的关键。
二、TPN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PN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全肠外营养支持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功能介绍 |
1.1 软件设计基础 |
1.1.1 处方开具逻辑设计 |
1.1.2 软件系统开发内容 |
1.1.3 软件系统计算逻辑设计 |
1.2 功能简介与逻辑设计分析 |
2 软件系统实际应用评价与案例 |
2.1 临床应用资料与评价方法 |
2.2 结果 |
2.3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
3 讨论 |
(3)外科护理工作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护理质量影响因素 |
1.2.2 控制措施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满意度对比 |
2.2 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
3 讨论 |
(4)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PD患者营养风险评估 |
1.2.2 PD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
1.2.3 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 |
2.1 专业相关概念 |
2.1.1 围手术期 |
2.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2.2 循证护理概念 |
2.3 德尔菲法相关概念 |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营养管理方案 |
3.1 成立课题小组 |
3.2 文献检索 |
3.2.1 检索数据库 |
3.2.2 文献检索词 |
3.2.3 文献检索策略 |
3.3 文献筛选 |
3.3.1 文献纳入标准 |
3.3.2 文献排除标准 |
3.3.3 文献筛选流程 |
3.4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 |
3.4.1 文献质量评价 |
3.4.2 资料提取内容 |
3.5 研究结果 |
3.5.1 文献检索结果 |
3.5.2 文献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及证据总结结果 |
3.5.3 初步拟定PD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 |
4 基于德尔菲法确立营养管理方案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
4.2.2 选择函询专家 |
4.2.3 进行专家函询 |
4.2.4 条目筛选标准 |
4.3 统计方法 |
4.3.1 专家一般资料 |
4.3.2 专家积极程度 |
4.3.3 专家权威程度 |
4.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4.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4.4 研究结果 |
4.4.1 函询专家基本情况 |
4.4.2 专家积极程度 |
4.4.3 专家权威程度 |
4.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4.4.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4.4.6 第1 轮条目修改 |
4.4.7 第2 轮条目修改 |
4.5 形成最终的营养管理方案 |
5 讨论 |
5.1 该方案对临床的实践意义分析 |
5.2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分析 |
5.3 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
5.3.1 专家代表性及权威程度 |
5.3.2 专家积极程度 |
5.3.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5.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5.3.5 第1 轮函询条目修改分析 |
5.3.6 第2 轮函询条目修改分析 |
5.4 PD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内容分析 |
5.4.1 PD患者营养管理运作模式 |
5.4.2 PD患者术前营养干预 |
5.4.3 PD患者术后营养干预 |
5.4.4 营养支持的监测与护理 |
6 小结 |
6.1 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本研究不足和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营养管理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安置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癌性肠梗阻的介入治疗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营养治疗在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研究进展 |
2.1 直肠癌与营养不良 |
2.1.1 营养不良原因 |
2.1.2 恶液质 |
2.1.3 营养不良与直肠癌的发展 |
2.2 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 |
2.2.1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估 |
2.2.2 肠内与肠外营养 |
2.3 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方式的选择 |
2.3.1 术前营养治疗 |
2.3.2 术后营养治疗 |
2.4 直肠癌营养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
2.4.1 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现状 |
2.4.2 营养治疗的展望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与分组 |
3.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2.1 纳入标准 |
3.2.2 排除标准 |
3.3 研究方法 |
3.3.1 术前准备 |
3.3.2 术后营养治疗模式实施 |
3.4 观察指标 |
3.5 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状况比较 |
4.2 营养指标比较 |
4.3 免疫指标比较 |
4.4 炎性指标比较 |
4.5 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
4.6 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营养指标分析 |
5.2 免疫指标分析 |
5.3 炎症指标分析 |
5.4 康复指标分析 |
5.5 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情况分析 |
5.6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获奖经历 |
致谢 |
(7)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营养支持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资料与方法 |
1 颌面部恶性肿瘤及手术方法 |
1.1 颌面部恶性肿瘤特点 |
1.2 传统手术及术后导致的问题 |
2 腓骨肌重建下颌骨修复术 |
2.1 手术过程 |
2.2 术后特点 |
2.2.1 术后重点关注及注意事项 |
2.2.2 术后易发生营养不良及其原因 |
2.2.3 目前术后患者传统营养支持方式 |
3 腓骨肌重建下颌骨修复术术后营养筛查 |
3.1 营养筛查的方法 |
3.1.1 NRS2002 |
3.1.2 PG-SGA |
3.2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
3.2.1 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特点 |
3.2.2 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 |
4 对象和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1.1 样本选择 |
4.1.2 纳入标准 |
4.1.3 排除标准 |
4.1.4 伦理原则 |
4.1.5 自愿原则 |
4.1.6 保密原则 |
4.2 研究方法 |
4.2.1 研究设计 |
4.2.2 干预内容和方式 |
4.2.3 测评指标 |
4.2.4 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失访 |
2 研究对象各指标的基线调查结果 |
2.1 研究对象术前营养评估结果 |
2.2 研究对象术后营养评估结果 |
2.2.1 生化指标、住院天数比较结果 |
2.2.2 营养风险状态评估及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对比结果 |
2.2.3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对比 |
三、讨论 |
1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患者相关情况 |
1.1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 |
1.2 手术特点 |
2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易发生营养不良 |
2.1 营养不良的表现 |
2.2 营养不良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
3 营养风险筛查的选择及其重要性 |
4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探讨 |
4.1 术后放置胃管的弊端 |
4.2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患者全肠内营养在临床中的实施,尤其是术后 3d(头部严格制动期)的可行性较差 |
4.3 三组患者营养支持方式的结果讨论 |
4.3.1 三组患者术前各基线调查结果比对及生化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
4.3.2 三组患者术后生化指标及住院时间对比分析 |
4.3.3 三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心理状态分析比较 |
4.3.4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各个生化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
4.4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营养支持时机和方式 |
4.4.1 腓骨肌皮瓣术后营养支持时机 |
4.4.2 腓骨肌皮瓣术后营养支持方式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手术期营养评估及个体化营养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样本的选择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样本量的估计 |
3 研究方法及工具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工具 |
3.3 营养评估测量指标 |
3.4 研究步骤 |
3.5 干预内容和方式 |
3.6 干预效果评价指标 |
4 资料分析方法 |
4.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的描述和比较 |
4.2 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分析 |
4.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
5 伦理原则 |
5.1 自愿原则 |
5.2 保密原则 |
6 质量控制 |
6.1 选择偏倚控制 |
6.2 实施偏倚控制 |
6.3 测量偏倚控制 |
课题研究路线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失访 |
2 研究对象各指标的基线调查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2.2 研究对象术前疾病相关资料 |
2.3 UC患者的术前营养状况 |
2.4 干预组人体测量学结果 |
2.5 干预组术前精细营养评估结果 |
3 个体化营养治疗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
3.1 术后蛋白变化 |
3.2 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
讨论 |
1 外科UC患者疾病相关情况 |
1.1 社会人口学特征 |
1.2 疾病相关特点 |
1.3 术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 |
2 精细营养评估探讨 |
2.1 重视血清多项蛋白指标相结合评价营养状况 |
2.2 能量供给应参照静息能量消耗实测值 |
2.3 发病后机体摄入量显着降低 |
2.4 食物不耐受 |
2.5 血清维生素水平下降 |
2.6 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异常 |
3 个体化营养治疗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
3.1 个体化营养治疗缩短术后血清蛋白恢复时间 |
3.2 个体化营养治疗术后一般情况恢复的影响 |
4 UC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探讨 |
4.1 精细营养评估的必要性 |
4.2 围手术期肠外与肠内混合营养 |
4.3 个体化营养治疗及设立营养治疗组的必要性 |
结论 |
1 主要结论 |
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TPN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全肠外营养支持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J]. 倪坚军,吴婷婷,冯珺,朱钰婷,张琳. 中国药师, 2021
- [3]外科护理工作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王凤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12)
- [4]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的构建[D]. 刘舒.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5]安置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Meta分析[D]. 熊海波.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6]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D]. 高楠. 吉林大学, 2020(08)
- [7]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营养支持效果的研究[D]. 邹琛.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8]螺旋形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J]. 周晶亮. 基层医学论坛, 2015(30)
- [9]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手术期营养评估及个体化营养治疗的研究[D]. 麻新灵.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10]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护理[J]. 杨莉,曹子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