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陆架海的海面高度和流动对天气尺度风的响应主要表现为陆架波的形式。研究陆架波对加深理解陆架海的物理过程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提高沿岸的海面高度和流动的预报准确性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渤海、黄海和东海(渤黄东海)的陆架波特征非常显著,但是陆架波在整个渤黄东海的传播特征和动力机制仍不清楚。本文结合现场观测和数值模式MITgcm研究了渤黄东海的海面高度和流动对冬季天气尺度风的响应。数值模拟的冬季平均的温度、盐度、海面高度和流场与前人的研究有很好的一致性,模拟流速的时间序列能比较好地反映观测流速的天气尺度变化规律。整个渤黄东海的海面高度和流动对冬季天气尺度风的响应表现出很强的2-5天周期的变化特征:海面高度与流动主要呈地转平衡关系,它们的变化特征可以很好地由复数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得到的两个陆架波来解释。第一个陆架波解释76%的海面高度总方差和约28%的流动总方差,主导着整个渤黄东海的海面高度和渤海和黄海(渤黄海)的流动变化。它是冬季强北风爆发而激发的一个自由开尔文波,波动绕着位于济州岛东南部的一个波节点在整个渤黄东海气旋式传播。第二个陆架波解释17%的海面高度总方差和约46%的流动总方差。波动对整个渤黄东海的海面高度变化起着次要作用,但是对东海西部的流动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它是一个风强迫的、最低阶的地形波,波动绕着位于东海东北部和黄海中央的两个波节点在渤黄海气旋式传播;在东海西部沿岸向南传播,在东海陆架的北部和南部形成两个波节点。离波节点越远,波长变得越长、振幅的指数衰减尺度变得越大。陆架波在东海和渤黄海呈显著不同的传播特征和物理机制。在岸线长直的东海西部,陆架波的波长很长、振幅的指数衰减尺度很小。波动引起的地转流的方向基本垂直于波动的同相位线,流速的大小与波动的振幅成正比,与振幅的指数衰减尺度成反比。在半封闭的渤黄海,由于波动的叠加效应,陆架波的波长较短、振幅的指数衰减尺度很大。波动引起的地转流的方向基本沿着波动的同相位线,流速的大小与波动的振幅和波数成正比。波长和振幅的指数衰减尺度的空间变化是陆架波呈显著的区域性特征的主要原因。动量平衡的分析表明,主轴方向的流动与次轴方向的压强梯度呈地转平衡关系。陆架波的产生和传播在东海和渤黄海呈不同的动力机制。在东海西部沿岸区域,流动加速度是由压强梯度、风应力和底摩擦共同驱动的,摩擦作用很重要。在半封闭的渤黄海,流动加速度主要是由压强梯度驱动的,摩擦作用不重要。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李志远
导师: 黄大吉,孙志林
关键词: 陆架波,渤黄东海,地转平衡,复数经验正交函数,波节点,自由波和风强迫波
来源: 浙江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海洋学
单位: 浙江大学
分类号: P731.2
DOI: 10.27461/d.cnki.gzjdx.2019.000226
总页数: 153
文件大小: 16215K
下载量: 75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弱天气尺度强迫下一次强对流的模拟[J]. 高原气象 2020(04)
- [2].北太平洋冬季西部发展型天气尺度涡旋对平均流的影响[J]. 大气科学学报 2019(02)
- [3].天气尺度扰动流场对区域暴雨的指示能力[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5)
- [4].黄、渤海大风的次天气尺度环流特征及其应用[J]. 高原气象 2012(04)
- [5].北太平洋冬季天气尺度涡旋的机理分析[J]. 大气科学 2018(05)
- [6].2004年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流场与天气尺度波动的差别及其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J]. 大气科学 2016(01)
- [7].导致“7.21”特大暴雨过程中水汽异常充沛的天气尺度动力过程分析研究[J]. 气象学报 2013(06)
- [8].华北秋季强弱线型对流发展时天气尺度环境条件探讨[J]. 气象 2013(03)
- [9].北大西洋涛动位相转换的数值研究[J]. 大气科学 2012(02)
- [10].春季影响江淮地区的天气尺度气旋活动与同期降水的联系[J]. 大气科学 2019(02)
- [11].中国热浪事件的大气扰动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5)
- [12].2016年1月低温事件的季节内振荡特征[J]. 气象科学 2019(01)
- [13].不同数字滤波方法在风暴轴研究中的性能比较[J]. 大气科学学报 2009(04)
- [14].亚洲-西太平洋夏半年ISO传播特征及其与热带天气尺度波动联系的观测事实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06)
- [15].南方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分布和成因研究[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03)
- [16].弱天气尺度背景下太行山极端短时强降水预报失败案例剖析[J]. 气象 2018(01)
- [17].声音[J]. 知识就是力量 2018(09)
- [18].西藏西南部一线强降雪天气过程分析——以2019年2月7—10日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19(18)
- [19].近10年来中国霾天气研究进展[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 [20].北极夏季海冰反照率的观测和数值模拟试验[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2)
- [21].乌鲁木齐7·17暴雨的天气尺度与中尺度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 2011(01)
- [22].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积成效应”[J]. 物理学报 2013(06)
- [23].一个创新研究——大气数值模式变量的物理分解及其在极端事件预报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5)
- [24].冬季北大西洋风暴轴的变化及其对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J]. 大气科学学报 2015(02)
- [25].气相和微颗粒污染物在城市环境中的传输扩散[J]. 力学进展 2015(00)
- [26].利用高分辨率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夏季江淮区域水汽汇的诊断分析[J]. 大气科学 2013(06)
- [27].云南大气降水中δ~(18)O与气象要素及水汽来源之间的关系[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6)
- [28].呼伦贝尔市一次鄂霍次克海阻高影响下的降水天气过程分析[J]. 内蒙古气象 2013(04)
- [29].东北冷涡活动及其短期气候预测研究进展[J]. 气象科技进展 2017(01)
- [30].冬季北大西洋风暴轴的东西变化及其能量诊断[J]. 气象科学 2015(06)
标签:陆架波论文; 渤黄东海论文; 地转平衡论文; 复数经验正交函数论文; 波节点论文; 自由波和风强迫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