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遗传论文_杨龙,江锡兵,吴强,章平生,吴聪连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理遗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理,线粒体,性状,锥栗,青海省,白粉病,表型。

生理遗传论文文献综述

杨龙,江锡兵,吴强,章平生,吴聪连[1](2019)在《锥栗幼林期叶片表型及光合生理性状遗传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最小距离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锥栗(Castanea henryi)15个优株无性系幼林期叶片表型及光合生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叶片表型及光合生理16个性状在锥栗无性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变异系数范围为3.24%~31.96%,其中,叶面积等10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即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所有性状重复力在0.807及以上,最高达0.971,均受强遗传控制;根据叶片表型及光合生理16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对15个无性系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和归类,结合多重比较结果,初步筛选出YLZ 14、YLZ 26、YLZ 30、YLZ 70和YLZ Q等5个叶片表型及光合生理表现优异的锥栗无性系,其具有叶面积和质量大、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高等特性,可作为进一步开展高产、优质等锥栗优良品系选育的主要素材。(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1期)

[2](2019)在《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2009年12月,经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省财政厅批复纳入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主任为钟启文副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昆仑学者"、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硏究中心刘明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李毅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吴凤芝教授等为学术委员。实验室立足于青海高原的气候和资源特点,开展高原特色蔬菜遗传育种和蔬菜栽培(本文来源于《青海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孙洪宝,许勇,任毅,焦荻,宫国义[3](2019)在《西瓜抗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与2的遗传和染色体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意义: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土传真菌病害,是导致全球西瓜产量和品质降低的最严重障碍。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研究西瓜抗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和2的遗传分析和染色体定位,将有利于高效改良栽培西瓜的枯萎病抗性,为开展西瓜抗枯萎病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8期)

鞠笑,Timothy,Y.James,刘小勇[4](2019)在《少根根霉生理驯化特征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A. Fisch. 1892)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异名为米根霉(R. oryzae Went&Prins. Geerl. 1895),可分为原变种(R. arrhizus var. arrhizus)、东京变种(R. arrhizus var. tonkinensis)和德氏变种(R. arrhizus var. delemar)等3个变种(Abe et al., 2007)。少根根霉物种内的形态、分子和生理生化多样性丰富(Londo?o-Hernández et al., 2017),但其遗传背景少有解读,缺乏必要的生物学基础支撑发酵生产菌株的可持续利用(Chibucos et al., 2016)。本研究选取的70菌株属于3个变种,分离自全球21个国家,其分离基物包括酒曲、花、皮肤等,采用静置培养、HPLC、干重法、Biolog、平板划线法等不同方法,探究其产孢能力、发酵产物、酒精耐受性、高温耐受性、碳氮源同化能力等多种不同的生理驯化特征,并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进行群体遗传与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少根根霉生理特性表现出丰富的种内多样性。产孢能力方面,孢子数量、大小、颜色等存在明显差异,XY00012、XY00507等7株菌在驯化过程中产孢能力明显退化,甚至完全不产生孢子;发酵能力上,少根根霉菌株乳酸和富马酸产量呈明显负相关,筛选到高糖化力菌株XY03802和XY03827;关于酒精和高温耐受能力,少根根霉能耐受最高酒精浓度5%,最高培养温度46℃;碳氮源同化能力测定表明,少根根霉利用碳氮源的平均活性东京变种>德氏变种>原变种,少根根霉对不同种类碳氮源的利用率有很大差异,碳水化合物类所占比例最高,其后依次是氨基酸、醇类、羧酸及衍生物、胺类和油脂。对少根根霉全基因组的重测序发现,少根根霉含有内生细菌,此为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陈新宇,孟景祥,周先清,袁虎威,钮世辉[5](2019)在《油松地理种群针叶形态解剖与生理指标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叶作为松树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其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解剖特征与生理指标的关联尚待阐明,两者间联系可以为认识油松适应性变异提供新的视角。【方法】本研究在对来自油松全分布区不同生境的8个地理种群田间对比试验基础上,分析了4年生苗木次生针叶形态解剖指标、蒸腾与光合生理指标变异及两类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针叶粗细、维管束、气孔和树脂道指标在地理群体间存在显着遗传变异;(2)各生理指标在地理种群间有极显着遗传差异;(3)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与形态解剖指标均存在不同紧密程度的正相关;(4)种群的胞间CO_2浓度与产地年降水和1月均温与年降水比值呈显着正相关,气孔限制值与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年降水量成显着负相关;(5)种群针叶的气孔线数与经度成显着正相关,而树脂道数与经度显着负相关,但与海拔成显着正相关;树脂道面积和叶肉面积比值与经度和纬度成显着负相关。【结论】遗传相对稳定的针叶形态解剖指标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理种群间的光合生理差异,种群间存在针叶气孔量和调节能力随降水量及其维持力减低而提高趋势,树脂道数量及相对截面积随降水量降低而降低的适应性进化趋势。该发现为认识针叶形态解剖特性与光合生理指标关系,松种的适应性进化以及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游慧,向珣朝,杨博文,黎怀成,许亮[6](2019)在《重穗型变异材料爪哇稻22的生理性状和遗传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穗型是超级稻(Oryza sativa)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能使单株各产量因子达到最优配置,是实现单位面积高产的基础。重穗型变异材料爪哇稻22 (Oryza sativa ssp. javanica)是由香大粒(Oryza sativa ssp.javanica)自然变异产生,其生理性状和遗传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明确其利用价值。本研究对爪哇稻22与其野生型香大粒的主要生理性状以及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差异进行了比较,用20对典型的籼粳分型SSR标记鉴定其籼粳遗传特性,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SSR指纹图谱,用分子标记Wx M1进行糯性鉴定。结果显示,爪哇稻22单穗重为7.70 g,为重穗型变异材料;与香大粒相比,虽然爪哇稻22的千粒重极显着降低(P<0.01),但其他生理性状显着改善,特别是实粒数、结实率和单穗重极显着提高(P<0.01),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均有所改善,品质较好。籼粳遗传分析表明,爪哇稻22含粳型特异标记8对,含籼型特异标记12对;爪哇稻22为籼粳混合偏籼型,而其野生型香大粒为籼粳混合偏粳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爪哇稻22与荆糯6号(Oryza sativa ssp. indica)同属一群,遗传相似系数为0.63;而其野生型与京糯8号(Oryza sativa ssp. japonica)同属一群,遗传相似系数为0.81。分子标记糯性鉴定显示,爪哇稻22蜡质基因第2外显子有23 bp插入,为wxwx基因型,是典型糯稻,其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仅1.42%,比其野生型香大粒(3.80%)更低。比较变异材料和野生型的DNA指纹图谱可知,爪哇稻22发生了多位点变异。重穗型变异体爪哇稻22具有优良的生理性状,其遗传背景为籼粳混合偏籼特性,因此可作为优异种质用于超级稻选育和籼粳交的桥梁亲本。本研究结果在超级稻育种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田荟遥[7](2019)在《北方5省区致病疫霉生理小种监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全面推进,将给作为马铃薯主产区的北方地区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但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该区域马铃薯生产中的重点防控对象。而该致病菌的群体表型、遗传结构多样性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本试验旨在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研究为当地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和科学育种提供一定参考。本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采集、分离并纯化2017年北方五省区(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的马铃薯致病疫霉,明确其生理小种组成和毒力情况,尤其是超级生理小种的分布与动态变化;(2)通过改变鉴别寄主培养基部分成分的含量及选择不同转接时期对组培苗的培养条件进行初步优化,使含有R1至R11单基因抗性的一整套马铃薯组培苗鉴别寄主能整齐一致的生长,及时准确地用于致病疫霉生理小种的鉴定;(3)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016年及2017年采自5省区197株致病疫霉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和命名,并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北方5省区马致病疫霉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4)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2016年和2017年5省区197株致病疫霉菌株的线粒体DNA(mt DNA)单倍型类型,并比较其不同温度下不同线粒体单倍型菌株的菌丝生长量、产孢量以及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致病力,明确北方5省区马铃薯致病疫霉线粒体DNA单倍型组成和分布以及不同线粒体单倍型与其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本试验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2017年北方5省区采集病叶数137株,分离纯化出的菌株数82株,鉴定小种的菌株总数82株。监测到致病疫霉生理小种的类型数为35种,其中优势生理小种为超级生理小种R1.2.3.4.5.6.7.8.9.10.11,出现的频率为35.37%,且优势生理小种在5省区均有分布。2、明确了2017年北方5省区采集的菌株中存在已知11个主效抗性基因对应的毒力基因,即Vir1-Vir11。抗性基因R7、R9、R10、和R11能被80%-88%的分离测试菌株所克服;而R1则被90%以上的分离株所克服。3、改良后的鉴别寄主培养基为:当MS培养基中琼脂的量从7 g/L增至10 g/L时,可显着促进组培苗扎根及生长,同时降低了杂菌对11个鉴别寄主组培苗的污染,染菌率由30.56%下降至13.89%;将培养基中蔗糖的量从30 g/L降为26 g/L时适宜于其中7个寄主组培苗的生长,而生长较慢的R1和R11最适的蔗糖含量分别为28 g/L和27g/L,生长较快的R3和R5最适的蔗糖含量分别为24 g/L和23 g/L。4、对2016年和2017年共197株致病疫霉进行SSR基因型测定,在SSR位点Pi4B和Pi4G上共检测到10个等位基因。鉴定出的14个SSR基因分别为A-03、A-10、B-01、D-03、E-01、F-01、F-02、F-06、G-02、G-03、G-07、K-01、L-01、N-01,其中A-10和N-01为这些地区之前未见报道的新基因型;F-06为主导基因型,占24.3%。5、SSR扩增结果的聚类分析表明:5省区的菌株的聚类与地理来源并无相关性。通过Popgene1.32软件对5省区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显示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2017年与2016年相比,致病疫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增加。6、物种表型由基因型所控制,因此对致病疫霉SSR基因型与生理小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两者之间并无一一对应关系。7、对2016-2017年两年间北方5省区内的不同地区致病疫霉线粒体单倍型的组成进行测定,共检测出叁种类型,即Ⅱa、Ⅱb和Ⅰa。且两年间明显优势的mt DNA单倍型都为Ⅱa,平均出现频率为64.2%。两年间均未检测到Ⅰb型线粒体单倍型菌株。8、比较了不同线粒体单倍型菌株的菌丝生长量、产孢量以及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致病力,4种线粒体单倍型菌株均在20℃时生长最快,其中Ⅱa型菌株的生长速度最快(6.43mm/d)、平均产孢量也最多(33.5×10~4个/m L),I b型菌株生长速度最慢(3.41mm/d),产孢量也最少(6.4×10~4个/m L);不同线粒体单倍型菌株均可以使马铃薯离体叶片产生病斑,但致病能力有一定差异,从强到弱顺序依次为Ⅱa、Ⅱb、Ⅰa、Ⅰb。(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烽[8](2019)在《四种SPF猪群体血液生理生化及遗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我国的养猪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猪群健康的恶化和疾病的增加,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进行疾病和防治药物的研究,首先要建立动物疾病模型。无特定病原体(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猪,不携带主要的潜在感染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更适用于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生物学特征包括生理、生化、遗传等多个方面。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既是猪群体生理健康状态最直观的反映,也是兽医临床诊断疾病、防治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线粒体DNA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在遗传和育种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分析其遗传背景,对于品种繁殖与育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针对四种SPF猪开展了生物学特征研究,为疾病诊断、药物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等奠定基础。首先对SPF猪的血液生理和血液生化特征进行研究。采集200头SPF猪的血液,其中包括大白猪、长白猪、大白长白杂交猪以及长白大白杂交猪各50头。利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23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9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SPSS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一步开展了线粒体DNA及SLA-1基因特征研究。采集40头SPF猪的耳组织,其中包括大白猪、长白猪、大白长白杂交猪以及长白大白杂交猪各10头,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应用primer 5.0软件对线粒体DNA D-loop环高变区和SLA-1基因第二外显子和第叁外显子进行引物设计,采用PCR扩增技术对目的片段扩增,扩增产物经1%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条带大小,并将PCR产物送往上海生物工程公司测序,将测序结果应用Chromas 2.3软件、MEGA 5.0软件、Clustal X软件以及Dnasp 4.10软件进行数据编辑和统计,分析线粒体DNA D-loop环高变区遗传多样性和SLA-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四种SPF猪血液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建立了四种SPF猪的血液生理置信区间和血液生化置信区间,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的红细胞数目相对于其他叁种猪,有着更广的置信区间;长白猪的血红蛋白比大白猪有更高的置信区间;大白猪的谷丙转氨酶的置信区间高于长白猪和长白大白杂交猪;长白大白杂交猪的葡萄糖比其他叁种猪有更高的置信区间。虽然四种SPF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置信区间存在差异,但是差异并不明显。(2)线粒体DNA D-loop环高变区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长为435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到13个差异位点,界定了10个单倍型,共享单倍型都存在于杂交猪与其母本之间。对四种猪群差异位点及核苷酸多样度进行分析,结果说明杂交后代发生了新的变异,进而提高了群体的多样性。对获得的D-loop序列进行核苷酸多态性统计分析表明,碱基变异数(S)和核苷酸多样性(Pi)的峰值均出现在第220个碱基附近,该区域较容易发生变异,而在第180 bp到第200 bp、第310 bp到第340 bp则非常保守,不存在变异。最后建立进化树,对其分析表明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以杂交猪及其母本为一组,体现了D-loop在遗传上的稳定。(3)SLA-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SLA-1基因第二外显子和第叁外显子序列中共得到9个等位基因,碱基变异数分布主要集中在151-275 bp和451-575 bp两个碱基区域,变异次数均在20次以上,最高峰值达到32次。大白猪中频率最高的为SLA-1*08:11,频率为55%;长白猪中频率最高的为SLA-1*14:01,频率为35%;大白长白杂交猪中频率最高的为SLA-1*08:11,频率为40%;长白大白杂交猪中频率最高的为SLA-1*12:01,频率为35%。将四种猪所具有的9个SLA-1等位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与人的HLA-A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高度相似,只有第二外显子的第87-91位有连续的多个氨基酸差异,其他位点均比较相似。最后通过进化树分析得出,为获得更多的遗传优势,可利用等位基因分布较多的雌猪作为母本与雄猪杂交。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四种一月龄SPF猪的血液生理置信区间和血液生化置信区间。对线粒体DNA D-loop环高变区序列的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变区序列中存在13个差异位点,界定了10个单倍型,并且共享单倍型都存在于杂交猪与其母本之间,体现了D-loop在遗传上的稳定。对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分析时发现核苷酸多样度变化趋势与碱基变异数分布趋势整体上基本一致,将分析得到的9个SLA-1等位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与人HLA-A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高度相似。(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乔,李明,晏君瑶,高祺,朴琳[9](2019)在《玉米耐盐碱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7个自交系进行4×3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12个杂交组合,在盐碱土和黑土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调查苗期植株形态(株高、叶面积)与生理特性(SOD、POD活性),并进行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指标可以用于鉴定玉米的耐盐碱性,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株高和叶面积降低,SOD、POD活性升高。不同自交系耐盐碱能力差异显着,根据4个指标及减少比例进行动态聚类,筛选出郑58是耐盐碱能力较强的自交系,Mo17对盐碱最敏感,5个中耐品种中昌7-2、444和B73偏敏感。杂交种间耐盐碱能力差异显着,郑单958、郑58×178、郑58×Mo17和黄C×178是耐盐碱性较高的杂交组合,444×Mo17是敏感组合。杂交种的耐盐碱性能与性状的杂种优势无关,与亲本的耐盐碱程度有关。4个指标的广义遗传力较高,非加性遗传的作用较突出。因此,筛选耐盐碱的自交系时既要考虑有关性状,又要考虑其性状对比非逆境条件下的变化率。(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周萌萌,田丽波,商桑,邹凯茜,潘琼玉[10](2019)在《苦瓜白粉病病原菌和生理小种的鉴定及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海南省苦瓜白粉病的病原菌、生理小种及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解析白粉病菌及生理小种种类,通过显微镜观察白粉病菌侵染过程,并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探讨苦瓜对白粉病的主要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采集自海南省6个市(县)的苦瓜白粉病病原菌均为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属生理小种2F,该菌在侵染苦瓜叶片时有4个关键时期:接种后4 h为分生孢子萌发高峰期,8 h为附着孢形成高峰期,16~24 h为次生菌丝形成高峰期,5 d为分生孢子梗形成高峰期。将其接种于苦瓜抗、感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其中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且会受到环境变异的影响。根据苦瓜抗性遗传规律,F2代主基因遗传率最高,受环境影响最小,在苦瓜的白粉病抗性育种中,以早期世代F2代作为有效选择世代。研究表明白粉病菌侵染叶片的前2 d是白粉病防治的最佳时期,所以在白粉病易发的物候期,可将防治时间提前1~2 d。(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生理遗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2009年12月,经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省财政厅批复纳入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主任为钟启文副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昆仑学者"、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硏究中心刘明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李毅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吴凤芝教授等为学术委员。实验室立足于青海高原的气候和资源特点,开展高原特色蔬菜遗传育种和蔬菜栽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理遗传论文参考文献

[1].杨龙,江锡兵,吴强,章平生,吴聪连.锥栗幼林期叶片表型及光合生理性状遗传变异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9

[2]..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J].青海科技.2019

[3].孙洪宝,许勇,任毅,焦荻,宫国义.西瓜抗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与2的遗传和染色体定位分析[J].中国瓜菜.2019

[4].鞠笑,Timothy,Y.James,刘小勇.少根根霉生理驯化特征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研究[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5].陈新宇,孟景祥,周先清,袁虎威,钮世辉.油松地理种群针叶形态解剖与生理指标遗传变异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6].游慧,向珣朝,杨博文,黎怀成,许亮.重穗型变异材料爪哇稻22的生理性状和遗传特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7].田荟遥.北方5省区致病疫霉生理小种监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河北大学.2019

[8].王烽.四种SPF猪群体血液生理生化及遗传特征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9

[9].李乔,李明,晏君瑶,高祺,朴琳.玉米耐盐碱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J].玉米科学.2019

[10].周萌萌,田丽波,商桑,邹凯茜,潘琼玉.苦瓜白粉病病原菌和生理小种的鉴定及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鼻咽癌肿瘤与淋巴结Figure1-1NPCtumo...农业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3)农业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9)一4条中29号、水源类型、条中23号单抱菌...农业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5)园艺学实验教学体系构架图

标签:;  ;  ;  ;  ;  ;  ;  

生理遗传论文_杨龙,江锡兵,吴强,章平生,吴聪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