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类证论文-黎胜驹

阴类证论文-黎胜驹

导读:本文包含了阴类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躯体化症状,阴类证,肝肾同治,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

阴类证论文文献综述

黎胜驹[1](2018)在《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加减治疗躯体化症状中辨证为阴类证的临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躯体化症状中辨证为阴类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躯体化症状(中医证型为阴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以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对照组根据《2016年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予西医治疗方案。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使用15项患者健康问卷(PHQ-15)筛查躯体化症状及评估严重程度,最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量表积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受试患者中大部分患者躯体化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组疗效接近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本研究验证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为基本方能有效治疗躯体化症状(中医证型为阴类证),效果跟西药相当,但是治疗组患者的体验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19期)

赵菁菁[2](2017)在《吴茱萸敷脐法预防阴类证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便秘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难言之隐,而且因用力排便使腹腔压力和颅内压力增高,易诱发出血性脑卒中,甚至脏器衰竭和不同程度的肛肠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及预后。研究显示,卒中后伴有便秘症状者预后明显差于无便秘者,且目前关于预防脑卒中后便秘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理论,运用吴茱萸敷脐疗法预防阴类证脑卒中后便秘,从根源上减少便秘的发生,减少卒中后便秘为患者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脑病一科阴类证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吴茱萸敷脐疗法组(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治疗以每天一次,每次4个小时,7天为一个疗程。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便秘发生率、Bristol粪便分级评分、每天排便次数;次要结局指标为;使用排便药物次数、使用灌肠次数、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检验水平a =0.05。如有脱落病例,则针对主要观察指标同时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ITT)和依从方案受试者分析(per-protocol subjects analysis,PPS)。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急性脑卒中阴类证患者80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因误诊剔除1例。研究期间观察组患者脱落3例,均因在贴敷过程中出现腹泻,对照组1例患者因转院而脱落;其余患者均按要求完成了整个试验及观察指标的评估。最终,完成整个试验过程病例共75例,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9例。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治疗组的便秘例数比对照组少,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P=0.01);对照组便秘症状积分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P=0.00);观察组患者大便次数改善明显,经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4,P=0.03);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2);对照组mmRS评分与观察组比较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56,P=0.12);对照组BI指数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P=0.80)。患者在受试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停止干预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1.吴茱萸敷脐疗法对阴类证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有预防作用。2.吴茱萸敷脐疗法预防阴类证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同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华,杨柳明,黄玲,陈平,赖福娟[3](2014)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神经功能及hs-CRP、TNF-α、IL-6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神经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阴类证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醒脑涤痰中药汤剂口服及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胞磷胆碱静脉点滴。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并测定hs-CRP、TNF-α、IL-6浓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s-CRP、TNF-α、IL-6浓度及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着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降低hs-CRP、TNF-α、IL-6浓度。(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4年31期)

胡涤非,韦有仕,湛韬[4](2014)在《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阴类证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64例阴类证急性缺血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疗法实施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与针刺联合进行治疗,观察4周后两组间在NIHSS评分改善、中风症状控制时间、总有效率上的差异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观察期结束时,试验组在NIHSS评分改善幅度、中风症状控制时间和总有效率这些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可能具有进一步改善中风症状的作用,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4年03期)

胡涤非,韦有仕,湛韬[5](2013)在《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阴类证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64例阴类证急性缺血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疗法实施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与针刺联合进行治疗,观察4周后两组间在NIHSS评分改善、中风症状控制时间、总有效率上的差异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观察期结束时,试验组在NIHSS评分改善幅度、中风症状控制时间和总有效率这些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可能具有进一步改善中风症状的作用,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3年30期)

王立新,蔡业峰,郭建文,尤劲松,梁伟雄[6](201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剔除15例、脱落54例)分为试验组(274例)和对照组(263例),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和西药加中药安慰剂疗法治疗,并使用中风病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患者残障水平。结果两组在治疗后21天、随访60天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随访90天残障程度明显改善(P<0.05);两组不同时间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趋势,并且随着随访日期的延长,差异越显着。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降低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的严重致残率,有改善患者90天生活质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王立新,蔡业峰,郭建文,尤劲松,梁伟雄[7](2010)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试验组274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治疗(剔除15例、脱(本文来源于《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期刊2010-10-23)

王立新,蔡业峰,郭建文,尤劲松,梁伟雄[8](2010)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试验组274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治疗(剔除15例、脱落54例),并观察生活能力水平SS-QOL、残障水平mRS。(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9-23)

黄燕,裴建,王新志,杨友松,谭吉林[9](2010)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有效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537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综合(试验组274例,A组)和西医加相应的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B组)治疗,并观察相关指标。结果因误操作产生空号16个,全国22家医院实际进入随机化分配606例。剔除15例,脱落54例,符合方案并随访完整的共53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血压、伴发病、病情程度等具有可比性(均P>0.05)。A组死亡5例,B组死亡7例,两组无显着差异;中医方案可改善患者2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5);90天随访时,综合方案可减少6.3%的患者丧失生活能力(BI<75,20%VS 26.3%),增加8.6%的患者独立生活(mRS 0-1级,59.3%Vs 67.9%);减轻21天、60天、90天的中医症征。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两组共发生76例次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皮肤症状、出血倾向、转氨酶升高等,两组无明显差异,与中医药治疗方案无关。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整合中医、西医的优势,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明该方案疗效确切,疗效优势在治疗21天后逐渐显现,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90天生活能力,降低残障水平;本研究用严谨的设计和可信的数据回答了医学界"中医能治疗什么病","在哪些环节上起作用"等医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0-08-20)

郭建文,黄燕[10](2010)在《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综合治疗方案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非溶栓指征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华佗再造丸、灯盏细辛注射液与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与中药安慰剂治疗。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修正的RANKIN标准(mRS)等级评分、中医症征积分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基本恢复正常率、中医症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发病后90天随访,2组BI、mRS基本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尚未得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优于一般西医治疗方案的结论。应进一步扩大样本,加强各环节质控,减少失访和脱落病例,增加各种类型患者的纳入,以期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的优势和作用环节。(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0年08期)

阴类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便秘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难言之隐,而且因用力排便使腹腔压力和颅内压力增高,易诱发出血性脑卒中,甚至脏器衰竭和不同程度的肛肠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及预后。研究显示,卒中后伴有便秘症状者预后明显差于无便秘者,且目前关于预防脑卒中后便秘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理论,运用吴茱萸敷脐疗法预防阴类证脑卒中后便秘,从根源上减少便秘的发生,减少卒中后便秘为患者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脑病一科阴类证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吴茱萸敷脐疗法组(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治疗以每天一次,每次4个小时,7天为一个疗程。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便秘发生率、Bristol粪便分级评分、每天排便次数;次要结局指标为;使用排便药物次数、使用灌肠次数、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检验水平a =0.05。如有脱落病例,则针对主要观察指标同时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ITT)和依从方案受试者分析(per-protocol subjects analysis,PPS)。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急性脑卒中阴类证患者80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因误诊剔除1例。研究期间观察组患者脱落3例,均因在贴敷过程中出现腹泻,对照组1例患者因转院而脱落;其余患者均按要求完成了整个试验及观察指标的评估。最终,完成整个试验过程病例共75例,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9例。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治疗组的便秘例数比对照组少,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P=0.01);对照组便秘症状积分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P=0.00);观察组患者大便次数改善明显,经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4,P=0.03);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2);对照组mmRS评分与观察组比较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56,P=0.12);对照组BI指数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P=0.80)。患者在受试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停止干预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1.吴茱萸敷脐疗法对阴类证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有预防作用。2.吴茱萸敷脐疗法预防阴类证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同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阴类证论文参考文献

[1].黎胜驹.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加减治疗躯体化症状中辨证为阴类证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8

[2].赵菁菁.吴茱萸敷脐法预防阴类证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3].王华,杨柳明,黄玲,陈平,赖福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神经功能及hs-CRP、TNF-α、IL-6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4].胡涤非,韦有仕,湛韬.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阴类证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

[5].胡涤非,韦有仕,湛韬.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阴类证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

[6].王立新,蔡业峰,郭建文,尤劲松,梁伟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7].王立新,蔡业峰,郭建文,尤劲松,梁伟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C].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2010

[8].王立新,蔡业峰,郭建文,尤劲松,梁伟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9].黄燕,裴建,王新志,杨友松,谭吉林.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C].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2010

[10].郭建文,黄燕.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综合治疗方案的初步研究[J].新中医.2010

标签:;  ;  ;  ;  

阴类证论文-黎胜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