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主义论文_崔晖,张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群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群,主义,个人主义,德性,自由主义,罗斯福,伦理。

社群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崔晖,张海涛[1](2019)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以社群主义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社群主义是阐释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一个关键切入点,从社群主义理论视角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社群主义理论,社会组织中有以下关键要素,即自我、共同体、认同、权利、美德、公共利益。社群为成员提供思维、行为、判断和生活的基本背景,假设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欲望,当自我实现的愿望遇到一种机制阻碍的时候,人会有越轨的倾向,该假设的核心是个体与所处的社群、社群之间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消除社会冲突和群体失范行为。社群主义的要素如忠信、诚实、团结、奉献和利他等美德既是对人和群体的内在约束,也是构建人与社会融入的重要内在引导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肖东,王国豫[2](2019)在《桑德尔为什么“反对完美”?——基于社群主义对人类增强技术的拒斥》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是否应该将基因工程技术用于人类增强的争论由来已久,而致力于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再次引起人们对"增强"和"完美"技术的关注。美国哲学家桑德尔旗帜鲜明地"反对完美"。在他看来,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破坏了自然的道德地位,弱化了对人的尊重,打破了善与权力的平衡,进而带来社会的不公平。从社群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出发,桑德尔主张和谐、节制、自然地利用技术。桑德尔"反对完美"的思想对于当今有关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崔润秋[3](2019)在《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观视角下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群主义的公民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认同、具备社会所需德性的公民,其手段有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观念,简要分析了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形式与社群主义公民教育的关系,并简述了志愿服务活动对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增加公民对于社群的归属感、责任感、认同感,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值得进一步分析与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9年09期)

李美婧,孙大飞[4](2019)在《论新时代个人与社群良性互动构建的可能性——基于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是当今西方政治哲学主流的两大门派,在哲学方法论上表现为二者的对立,集中在哲学主体性问题上表现为对个人与社群关系的不同侧重,个人主义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基础上处理个人与社群的关系,而社群主义则强调以社群为中心基础上处理个人与社群的关系。面对新时代市场视域下基于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关系的哲学思考,有助于在新时代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群的关系提供新思路,对于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个人与社群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宁乐锋[5](2019)在《社群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批评及其限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社群主义之于个人主义的批评是其批评自由主义的重点指向。对于这一批评的理解是把握社群主义基本立场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社群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查尔斯·泰勒关于本体论题与辩护论题的界分为切入点,一方面揭示社群主义对于原子个人主义及其促成的西方社会现代性隐忧的批判,另一方面分析社群主义对于作为道德理想的个人主义以及追求个人权利的伦理正当性的态度,并进而指出,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生成和立足于西方社会,唯有在西方社会的具体背景下来考究这一论争,它的历史出场价值及其限度才能被很好地揭示。(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玥[6](2019)在《社群主义兴起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解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社群主义异军突起原因。重点从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第一从经济政治根源入手,重点以美国为例论述在罗斯福新政指导下美国的高福利政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以此说明社群主义出现的客观条件。第二从社群主义的理论渊源入手,着重阐述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及黑格尔的集体主义观对社群主义形成的影响。最后简要阐明作者研究社群主义的原因,希望能够利用社群主义的相关观点为我国当前的社会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3期)

樊帅兵[7](2019)在《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伦理学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思潮,体现了当前西方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麦金太尔作为社群主义的倡导者和发起人,其道德哲学和伦理思想充分体现了社群主义的学术立场、理论视域和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剖析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的基本内涵,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分为自我观、善观念、德性观和正义观四个部分,系统阐述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的具体内容,并从我国面临的道德问题出发,揭示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的现代启示。第一章是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的概述。介绍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的基本内涵,认为麦金太尔社群伦理观是以现实层面的公民联合体为基础,以精神层面的文化共同体为内容,在学术层面上表现为以人类的社群生活为道德生活的根本立足点。其次,论述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既承接了古典哲学以目的论和社群秩序为切入点探究伦理观念的研究路径,又借鉴了基督教文化将理论视域从公民联合体拓展到文化共同体的学术观点,并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批判的有益成果。最后,分析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的提出背景,认为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是以批判自由主义伦理观的理论不足、揭示现代社会制度的机制弊病学术和顺应当代社群主义的复兴思潮为理论背景。第二章旨在说明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的主要内容。分为以社群身份为基础的自我观、以社群公益为核心的善观念、以社群文化为基础的德性观以及以行为矫正为目标的正义观。麦金太尔立足于现代道德哲学中抽象自我观的理论批判,强调自我是在具体的角色扮演中形成的意识观念,并认为社群角色意蕴的责任义务是自我形成道德观念的重要来源。其次,麦金太尔以社群背景为理论视域,主张善观念是社群成员在整体层面上对以社群公益为内核之价值观念的共同认同,伦理观念是个体成员在追求和实现社群公益时形成的德性目录。此外,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视域下的美德观是以社群文化中的幸福状态(well-being)为价值来源,以社群传统承载的德性概念之形成条件和历史演进为合理依据,以培育和发展个体成员德性品质为理论诉求。最后,麦金太尔强调社群秩序意蕴的“应得”是正义观的内在本质,认为通过外在的价值规范和内在的正义品德(正义感)矫正不正义的行为是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背景下正义理论的价值诉求。第叁章探究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的现代启示。在个体层面,麦金太尔认为身份角色,传统文化和理想信念,有助于个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团层面,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强调的角色伦理、公益伦理和德性伦理,有助于家庭、企业和社会形成优良的伦理风尚。最后,在国家层面,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体现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人道主义精神的价值理念和以文化交流共鉴为重要途径的国际秩序观,有助于各国扩大共识,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鹭,赵峘[8](2019)在《新自由主义VS社群主义:如何利用场景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社群参与》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呈现不同的态势:有的朝气蓬勃,发展势头良好;有的则缺乏活力,逐渐走向衰落。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创意社群集聚的滞后是文化创意产业园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文化创意者创业实践的剖析,认为社群参与则是提升文化创意企业成活率,培育创意社群集聚,与产业同步发展的关键,而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角力则是社群参与的影响要素。最后,借助场景理论框架,尝试梳理出能够激发或提高社群参与的场景维度,并就如何优化提升它们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徐木兴[9](2019)在《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与挑战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领域最具前沿性的话题。文章基于国家理论,从国家目的、立场、职能权限及与公民关系四个维度,依次深入分析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围绕个人权利抑或公共利益、国家中立抑或国家参与、"弱国家"抑或"强国家"、消极政治参与抑或积极政治参与等问题的论争,最后简述此类论争对现实政治发展的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12期)

杨通进[10](2019)在《人们拥有跨国迁徙的自由和权利吗?——对社群主义跨国移民伦理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人们是否拥有全球层面上的迁徙自由权利的问题,世界主义者与社群主义者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世界主义者认为跨国自由迁徙是一项基本权利,并倡导一种开放边界的跨国移民伦理。社群主义者认为跨国迁徙不是一项基本权利,并主张一种关闭边界的跨国移民伦理。本文逐一考察并剖析了社群主义为其论点提供的四个理据:自由结社的需要、保护民族认同、维护本地文化的独特性以及领土权,认为这四个理据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难以为社群主义所主张的关闭边界的跨国移民伦理提供证明。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世界主义把跨国迁徙自由当作一项基本的权利来加以维护,更具有前瞻性与生命力。(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04期)

社群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围绕是否应该将基因工程技术用于人类增强的争论由来已久,而致力于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再次引起人们对"增强"和"完美"技术的关注。美国哲学家桑德尔旗帜鲜明地"反对完美"。在他看来,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破坏了自然的道德地位,弱化了对人的尊重,打破了善与权力的平衡,进而带来社会的不公平。从社群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出发,桑德尔主张和谐、节制、自然地利用技术。桑德尔"反对完美"的思想对于当今有关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群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崔晖,张海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以社群主义为视角[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9

[2].陈肖东,王国豫.桑德尔为什么“反对完美”?——基于社群主义对人类增强技术的拒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崔润秋.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观视角下的志愿服务活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

[4].李美婧,孙大飞.论新时代个人与社群良性互动构建的可能性——基于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哲学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

[5].宁乐锋.社群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批评及其限度[J].世界哲学.2019

[6].李玥.社群主义兴起的原因分析[J].山西青年.2019

[7].樊帅兵.麦金太尔社群主义伦理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9

[8].李鹭,赵峘.新自由主义VS社群主义:如何利用场景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社群参与[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9

[9].徐木兴.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新论[J].新西部.2019

[10].杨通进.人们拥有跨国迁徙的自由和权利吗?——对社群主义跨国移民伦理的反思[J].哲学动态.2019

论文知识图

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历史发展...基于群体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工程管理专...大部分同学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但是仍然...科研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度立项...科研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度立项...科研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度立项...

标签:;  ;  ;  ;  ;  ;  ;  

社群主义论文_崔晖,张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