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铀等能源资源富集,叠置资源开发的矛盾逐渐显现,其中煤炭开采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影响地浸采铀的水文地质条件。以鄂尔多斯塔然高勒煤矿为例,通过分析井田内341个钻孔的煤层顶板岩性组合特征并进行井下放水试验,结果表明,煤炭常规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大于4. 5km,最大降深224. 33m,对周边铀矿开采条件影响较大。根据矿井开采条件具体分析了综采长壁全部垮落法、充填开采、房柱式开采和条带开采等4种采煤方法,认为综采长壁全部垮落法在技术和经济上较可行。综合考虑覆岩破坏发育高度、隔水层厚度、含水层富水性及岩性结构、煤矿建设和生产需求等因素,优选出首采工作面位置和煤炭控水开采参数。基于该模型,模拟计算导水裂隙带局部波及含水层时涌水量为229m~3/h,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数值计算显示20年后地下水位最大降深45. 86m,大幅降低煤炭开采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凯,李全生
关键词: 煤炭控水开采,区域地下水位,资源协调开发,工作面优化布置
来源: 煤炭工程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矿业工程
单位: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30项目办公室,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2015-XZ-23)
分类号: TD82
页码: 121-126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667K
下载量: 85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数值模拟的首采工作面应力场分布规律研究[J]. 煤炭技术 2017(03)
- [2].园子沟煤矿首采工作面冲击地压综合防治[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10)
- [3].贵州某矿突出煤层群首采工作面区域消突技术实践[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14)
- [4].榆树田煤矿首采工作面风量配比研究[J]. 煤炭科技 2017(02)
- [5].晋牛煤矿首采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J]. 山西煤炭 2015(05)
- [6].哈密大南湖西区五号井首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09)
- [7].基于薄板理论的首采工作面基本顶来压步距数值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1)
- [8].首采工作面初采强制放顶方案设计及应用[J]. 能源与环保 2017(05)
- [9].母杜柴登矿首采工作面疏干水量计算研究[J]. 煤炭工程 2015(06)
- [10].同发矿井8101首采工作面胶带输送机驱动方式的优化设计[J]. 科技与企业 2013(02)
- [11].那荷煤矿首采工作面搬家安全技术措施[J]. 民营科技 2015(03)
- [12].蒋家河矿井首采工作面地质特征分析及意义[J]. 中国煤炭工业 2013(12)
- [13].首采工作面顶板岩层覆含水量分析及防治水工程实践[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1)
- [14].近距离高瓦斯突出煤层群首采工作面区域防突技术应用与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12)
- [15].同宝煤业15101首采工作面探放水设计探究[J].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2018(04)
- [16].首采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 2018(01)
- [17].顺和煤矿首采工作面水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5(09)
- [18].宁夏石炭沟煤矿首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浅析[J]. 陕西煤炭 2009(02)
- [19].五龙煤业首采工作面顶底板应力场分布规律理论研究[J]. 煤炭与化工 2018(07)
- [20].综放首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监测分析[J]. 煤炭技术 2014(08)
- [21].黄玉川煤矿4104首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预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9)
- [22].彭庄煤矿深部首采工作面矿压规律分析[J]. 煤矿安全 2011(10)
- [23].清水营煤矿大倾角煤层首采工作面开采工艺研究[J]. 神华科技 2009(03)
- [24].桦甸市丰泰油页岩矿技改首采工作面设计优化[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7(11)
- [25].丰盛一矿首采工作面掘进条带瓦斯治理方案优选[J]. 煤矿现代化 2014(02)
- [26].运裕煤矿首采工作面瓦斯抽采设计[J]. 山西煤炭 2014(03)
- [27].霍尔辛赫首采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分析[J]. 煤矿安全 2013(10)
- [28].直流电法物探在王行庄煤矿首采工作面的应用[J]. 煤矿安全 2009(07)
- [29].刘庄煤矿11-2煤首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 中国矿山工程 2008(06)
- [30].巨野煤田彭庄矿井首采工作面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J]. 山东煤炭科技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