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燃烧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式,直喷,策略,低温,柴油,烟气,甲醇。
燃烧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卫海桥,欧阳康佳,宫雨,梁俊洁,康瑞[1](2019)在《乙醇/汽油双燃料双直喷模式下分层稀薄燃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乙醇与汽油固定掺混比例下使用不能充分发挥乙醇燃料优势的问题,开发出了乙醇汽油双燃料-双直喷系统,并在一台点燃式单缸试验机上进行试验,研究了稀薄燃烧下3种不同的喷射策略对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稀薄燃烧的情况下,随喷射时刻的推迟,不同喷射策略下动力性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保证喷油量不变时,有效热效率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大而明显提高,当量燃油消耗率逐渐降低。随喷射时刻的推迟,热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2,汽油喷射时刻为上止点前180°,乙醇喷射时刻为上止点前300°时,有效热效率达到最高值40.5%。此外,相比于汽油,添加乙醇燃料使得稀薄燃烧更稳定,循环波动更小。(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高玉坤,张益,张英华,赵焕娟,黄志安[2](2019)在《安全工程《燃烧与爆炸》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烧与爆炸》是北京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系本科生必须掌握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但是传统的被动学习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系对《燃烧与爆炸》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型教学的改革创新,通过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抓教材建设、改课堂教学方法、重课下练习等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建模引导式教学,利用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教师在讲授最新科技知识的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我研究能力,达到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39期)
王浒,马春山,王洋,尧命发[3](2019)在《灵活缸重整模式下低温重整产物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烧和排放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第一参比燃料(PRF50)的低温重整过程及其产物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RF50燃料的低温重整区域随当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初始温度和压力的选择范围变化有限,并且PRF50燃料发生低温反应的触发界线开始向较高的初始进气温度方向移动;初始进气温度和当量比对重整过程的影响要大于初始压力的影响;PRF50燃料的低温重整产物均可使PRF50燃料均质充量压燃的燃烧相位提前,且重整产物的加入改善了发动机有害排放中一氧化碳、未燃碳氢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指示热效率也可提高约3.0%。(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李源,杨超,张永超,李军,曹宇清[4](2019)在《高低负荷下连退炉不同燃烧控制模式的选择及应用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温度控制精度及降低煤气消耗,某冷轧厂连退炉改进了常规的比例(空燃比)控制模式,引入了ON-OFF脉冲控制模式,并在连退炉的加热区段及均热区段进行不同控制模式的切换和组合,通过高、低负荷下的连退炉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此种改进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4)
吕翠翠[5](2019)在《“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探究——以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特点,然后具体阐述了其实施过程,包括选定项目并解决框架问题、制定计划并使学生以角色代入、活动探究并制作作品、成果交流并演示研讨、活动评价并注重过程。(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13期)
徐光甫[6](2019)在《低温燃烧模式重载压燃发动机先进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燃式发动机具有热效率高、动力性强等优点,然而其传统的扩散燃烧模式往往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NOx)和碳烟(soot)排放。当前,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节能、减排成为当前内燃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低温燃烧(LTC)模式的提出极大改善了传统压燃式发动机(或传统柴油机)的性能。但是,其在宽广负荷内稳定运行仍然存在挑战。本文基于两种典型的低温燃烧模式,即预混压燃(PCCI)和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CCI)模式,探究了可变气门正时(VVT)、可变压缩比(VCR)以及多次喷油等先进控制策略对于改善PCCI或RCCI发动机性能的潜力。借助遗传算法的优化计算,提出了全负荷工况范围内的高效、清洁以及可稳定运行的优化控制策略。全面探究了关键运行参数对于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策略之间的协同控制机制。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开展了能量分析,揭示了运行参数对能量利用的影响规律。另外,基于LTC燃烧模式,针对不同负荷工况,对各控制策略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比较和评估。(1)以降低燃油消耗率、NOx和碳烟排放为目标,对柴油PCCI燃烧模式耦合VVT策略在不同负荷下进行了优化计算。优化结果表明,随着负荷增加,优化算例的选取范围缩小。低负荷时,优化策略中进气门关闭(IVC)时刻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中、高负荷下,IVC时刻固定在-110 0℃A ATDC左右。对于喷油时刻(SOI),中、低负荷下应采用缸内早喷来提高缸内混合物的均匀度,高负荷下应采用上止点(TDC)后喷油以降低缸内最高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另外,随着负荷增加,应该增加进气压力并降低废气再循环(EGR)率,从而提供充足氧气实现完全燃烧。中、低负荷下,燃烧过程可认为是预混(或部分预混)压燃模式;高负荷下,燃烧过程切换为晚喷低温燃烧模式。(2)基于PCCI燃烧耦合VVT策略不同负荷下的优化结果,探究了各运行参数对燃烧、排放以及经济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进气门晚关策略和进气增压的匹配,以及SOI与EGR的协同影响。当采用IVC晚关策略时,需配合较高的进气压力来提高燃油经济性,同时降低NOx和soot排放。通过扫描SOI和EGR率发现,中、低负荷下,当采用早喷策略时,需要配合较高的EGR率来控制NOx排放。高负荷下,为了避免爆震,SOI需推迟至上止点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降低EGR的使用量。另外,SOI过早会导致传热损失增加,过晚会导致排气损失增加。同时,EGR率过低会导致传热损失增加,过高会导致不完全燃烧增加。因此,SOI和EGR率的选取存在最佳区域。通过(?)分析发现,在保证进气量恒定的条件下,进气门晚关会导致(?)损失略有增加。此外,与低负荷和高负荷相比,中负荷的(?)损失最低。(3)对VVT策略在RCCI燃烧中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探究。通过优化计算发现,中、低负荷下,借助VVT策略,可以使柴油/汽油RCCI模式实现NOx排放的欧VI标准以及较低的soot排放。然而高负荷下,仅依靠缸内燃烧过程的优化难以同时满足较低的NOx和soot排放,至少需要配备一种后处理设备(SCR或者DPF)。对于燃油经济性,全负荷工况下均可满足EPA油耗法规。通过比较不同的控制策略发现,高预混比结合较早IVC时刻的策略在燃油经济性和soot排放方面展现了明显优势,而低预混比结合较晚IVC时刻的策略在控制RI方面更具有优势。另外,在全负荷范围内,进气门晚关均有助于降低NOx排放。为了解决RCCI燃烧结合VVT策略在高负荷下的排放问题,本文进一步引入了两次喷油策略,旨在提升高负荷下的性能表现。通过优化喷油参数发现,与单次喷油策略相比,两次喷油策略改善了直喷燃油与缸内充量的混合过程,从而降低了soot排放。同时,通过有效的控制燃烧相位和燃烧持续期,使RCCI燃烧在燃油经济性方面也略有提升。此外,通过分析目标值和变量参数的演变历程发现,两次喷油间隔较长的算例在优化过程中更具有竞争力,通过提前SOI1将一部分直喷柴油与缸内充量充分预混合,从而提高混合物均匀度,有利于降低soot排放,但是其比例受最高压力升高率(PPRR)的限制;通过推迟S0I2来避免过早着火,从而避免过高的NOx排放。(4)基于RCCI模式系统评估了VVT和VCR策略。通过比较发现,VCR策略对于降低RCCI发动机缸内最高爆发压力(pmax)的效果更加明显。在中、低负荷下,VCR策略和VVT策略均采用较高的预混比结合较早的喷油时刻以及较高的有效压缩比(ECR),使柴油/汽油RCCI模式满足NOx排放的欧VI标准的同时,保证较低的soot排放以及较高的燃油经济性。高负荷下,需要降低ECR来控制RCCI燃烧的PPRR和pmax。与VVT策略相比,VCR策略由于可以采用更低的ECR,为燃油早喷提供了条件,在满足PPRR和NOx排放限制的前提下,明显改善了RCCI燃烧高负荷下的soot排放和燃油经济性。对于VVT策略,ECR降低(推迟IVC)会导致充量系数明显降低,进气量不足,从而造成发动机失火。而VCR策略中,ECR降低(降低几何压缩比)时,充量系数不受影响。因此,VCR策略可采用相对更低的ECR,有利于满足PPRR和pmax限制。(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7)
李鹏[7](2019)在《燃油喷射策略对RCCI燃烧模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燃烧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燃烧模式,其本质是采用两种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燃料来形成具有活性分层的可燃混合气,通过改变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和活性,可以对燃烧过程进行灵活控制,在具有较高热效率的前提下还可降低发动机的NOx和颗粒物的排放。在多种燃料搭配中,甲醇作为一种含氧燃料,其汽化潜热值较高,有利于降低燃烧温度,实现低温燃烧,因此甲醇作为一种理想燃料,在活性控制压燃燃烧模式中有很强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从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应用活性控制压燃燃烧模式入手,通过将甲醇和柴油搭配作为一组燃料,均采用缸内直喷的技术喷入燃烧室。本研究通过将甲醇与柴油搭配作为活性控制压燃燃烧模式的反应燃料,首先在数值模拟软件中通过改变燃料的掺混比例,研究改变甲醇占能比对甲醇/柴油活性控制压燃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改变甲醇、引燃柴油的喷射时刻和引燃柴油的喷射策略,探究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变化趋势,并与纯柴油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柴油机相比,甲醇占能比为50%,发动机的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峰值和缸内最高温度均有所增大,HC、CO和SOOT排放有略微的升高,NOx排放显着下降,而且此时的NOx和SOOT排放之间的tradoff关系有所削弱;但是过大的甲醇占能比会导致发动机的燃烧粗暴度增大,影响发动机的稳定运行。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随甲醇喷射时刻的变化并未表现出显着的线性规律,在100°CA BTDC时喷射甲醇,可以在燃烧室内形成活性和浓度最佳的甲醇预混合气,此时的缸内最高温度最大,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峰值均较高;而且此时的HC排放最低,NOx、SOOT和CO排放量也较低。随着引燃柴油喷射时刻的滞后,燃烧室内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最高温度均先上升后下降,压力升高率峰值逐步减小,燃烧始点逐步推迟;HC排放量先减少后增加,NOx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SOOT和CO排放量均逐步增加。因此适当提前引燃柴油的喷射时刻有益于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引燃柴油采用预喷策略会对燃烧室内的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和缸内温度曲线的形貌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引燃柴油预喷时刻的提前,燃烧室内的最高燃烧压力逐步升高,压力升高率峰值逐步降低,燃烧始点逐步提前,SOOT和NOx排放量均低于未采用预喷策略时的排放量。随着引燃柴油主喷时刻的推迟,燃烧室内的最高压力呈现叁个峰值,由活塞压缩所导致的缸压峰值逐步凸显,HC、SOOT和CO排放量逐渐升高,NOx排放逐渐降低。因此引燃柴油采用预喷策略可以适当的将主喷时刻有所推迟,但是过于推迟的主喷时刻会导致缸内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升高。引燃柴油采用预喷策略可以使缸内燃烧变得柔和,可以有效的改善发动机的NOx和SOOT排放,而且不会造成发动机指示热效率的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孙汉生[8](2019)在《循环流化床锅炉降氧抑氮燃烧模式的模拟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现在更是大力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以期待有一天能够取代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最近几年以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现已不仅仅局限于北方,南方地区也大范围受到雾霾天气影响,因此国家不断提高排放标准,来降低人们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虽然电厂CFB锅炉NOx的排放比传统燃煤锅炉低,但是已不能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因此本文对电厂现有CFB锅炉进行烟气再循环改造,并通过电厂试验和叁维仿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方法证明模拟仿真的准确性和循环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后续电厂进行降低NOx排放的锅炉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根据电厂CFB锅炉的结构尺寸和实际安装位置,确定除去部分部件外的锅炉进出口以及给料口的位置和大小,忽略部件为油枪、水冷壁等。分别对锅炉密相区和稀相区进行网格划分,密相区为锅炉炉膛主燃烧区域,因此对密相区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利用FLUENT软件对锅炉燃烧以及锅炉NOx的排放进行仿真计算。通过仿真结果和电厂锅炉实际运行中监控室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叁维仿真所得到的温度场以及NOx排放结果均与电厂数据相吻合,其中仿真所得到的结果不仅温度控制在1300K左右,其炉膛内温度场的分布也满足电厂锅炉结构,而且仿真所得NOx的排放值也在现有电厂排放范围内,即低于300mg/Nm~3(标干,SNCR前)。因此所设计的锅炉叁维模型和进行叁维仿真所用的方程模型能够满足计算要求。针对锅炉NOx的排放要求,对电厂锅炉进行烟气再循环改造试验,从而达到降氧抑氮的效果。从水平烟道段利用引风机接引部分清洁烟气至一次风引风机入口处,从而利用一次风室进入炉膛参与炉膛内煤粉燃烧。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时,烟气再循环率为20%,锅炉过量空气系数1.2保持不变,因此相应减少部分进入炉膛的一次风,从而使得所引入的清洁烟气既能起到冷却的作用又能降低进入炉膛的含氧量,形成相对的低氧燃烧,从而降低NOx的生成。锅炉燃烧应为一次风、二次风等的协同作用,因此进行烟气再循环改造以后,也对二次风系统进行一定的优化改进,从而使得整个锅炉系统达到最优状态。监测改造后锅炉NOx排放浓度,通过计算可得:改造后锅炉各负荷下NOx的排放值降低了大约25%。对进行烟气再循环改造前后不同负荷下的锅炉进行CFD仿真,包括330MW、210MW、140MW和70MW,其中330MW为满负荷运行,70MW时锅炉处于超低负荷运行状态。将相同负荷下改造前后所得CFD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例如仿真所得温度场、温度的分布范围以及NOx的排放浓度,着重对比改造前后NOx排放值的变化,其中NOx值均为未进行脱硝前的数值,这与电厂报告保持一致。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改造后的锅炉在四种负荷下其温度场仍保持相似的变化趋势,且温度都控制在950℃左右,满足电厂实际运行中的需求。并且改造后相同负荷下锅炉NOx的排放值明显降低。由仿真结果可得,锅炉改造前后负荷较大时,锅炉NOx的排放值也相对较大,与电厂实际运行中给煤粒和供风量相对应。叁维仿真所得到的仿真结果为电厂降低NOx排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电厂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奠定了一定的设计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孟凡博[9](2019)在《不同喷射模式对正丁醇发动机燃烧及排放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正丁醇作为发动机燃料,采用不同缸内直喷喷射比例来研究不同喷射模式对正丁醇发动机燃烧、常规排放以及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本次研究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为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搭建试验台架、改装喷油系统、调试电子控制系统等以满足试验要求。然后进行探索性试验,制定最终试验方案。第二部分根据具体试验方案,开展试验研究。通过试验主要对比六种直喷比例下发动机的燃烧状态和常规气体排放性能。选择点火提前角,过量空气系数和负荷作为主要的参数。通过分析燃烧及排放规律,探寻在不同工况下,合适的喷射策略。第叁部分主要研究发动机尾气中的颗粒物,以第二部分为研究基础,从第一组试验变量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变量点,对叁种直喷比例下发动机的颗粒物排放展开分析,同时还探究了发动机转速、缸内直喷时刻两个参数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探究在发动机不同喷射比例下,各研究参数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规律,探寻降低颗粒物排放的复合喷射技术路线。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小负荷时,当直喷比增大,缸压、放热率、缸内温度、平均指示压力、热效率先上升后减小,缸压峰值、最大放热率出现的曲轴转角位置逐渐后移,有效燃油消耗率随之升高,CO值、HC值先降低后上升,NO_x值先上升后下降。20%直喷比时的动力性以及经济性较好。(2)大负荷时,最大缸压、放热率峰值以及缸内温度峰值均在直喷比较大时出现。直喷比例较大时,发动机指示压力和燃油经济性较好。直喷比较小时,HC排放也随之增高。大负荷工况下,选择60%、80%直喷比会获得较好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但会增加一定的NO_x排放。(3)各直喷比例的最佳点火时刻有所不同。小比例直喷比的最佳点火提前角位于20°CA BTDC,而大比例直喷比则位于15°CA BTDC左右。随着点火提前角的不断增大,在60%、100%直喷比时,核态数量浓度呈下降趋势,积聚态上升。而20%直喷比时,核态、积聚态数量浓度均呈上升态势。(4)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100%直喷比时,核态数量浓度先减小再增大,聚集态数量浓度则逐渐减小。而60%、20%直喷比时,核态数量浓度一直下降,聚集态下降缓慢。随着负荷的增加,100%、60%直喷比时,核态数量浓度下降,积聚态数量浓度上升,颗粒物总数量浓度下降。直喷比为20%时,随着负荷增加,核态、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有一定的上升。(5)随着转速的升高,颗粒物由核态向积聚态逐渐转化,核态颗粒物数量浓度逐渐降低,积聚态颗粒物逐渐上升。随着直喷时刻的推迟,核态、积聚态颗粒物的数量浓度都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涌,刘哲文[10](2019)在《谈高效低污染柴油机燃烧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先进的3种柴油发动机燃烧组织模式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研究表明:上述3种先进的燃烧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污染物排放,提高燃油利用率,但是在可控性和复杂工况范围内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09期)
燃烧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燃烧与爆炸》是北京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系本科生必须掌握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但是传统的被动学习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系对《燃烧与爆炸》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型教学的改革创新,通过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抓教材建设、改课堂教学方法、重课下练习等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建模引导式教学,利用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教师在讲授最新科技知识的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我研究能力,达到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烧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卫海桥,欧阳康佳,宫雨,梁俊洁,康瑞.乙醇/汽油双燃料双直喷模式下分层稀薄燃烧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9
[2].高玉坤,张益,张英华,赵焕娟,黄志安.安全工程《燃烧与爆炸》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王浒,马春山,王洋,尧命发.灵活缸重整模式下低温重整产物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烧和排放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9
[4].李源,杨超,张永超,李军,曹宇清.高低负荷下连退炉不同燃烧控制模式的选择及应用实践[C].第十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吕翠翠.“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探究——以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
[6].徐光甫.低温燃烧模式重载压燃发动机先进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7].李鹏.燃油喷射策略对RCCI燃烧模式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8].孙汉生.循环流化床锅炉降氧抑氮燃烧模式的模拟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
[9].孟凡博.不同喷射模式对正丁醇发动机燃烧及排放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0].王涌,刘哲文.谈高效低污染柴油机燃烧模式[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