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包括第二U型板,所述第二U型板内设有伸缩装置,所述第二U型板的一侧设有升降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上设有第一U型板,所述第一U型板内贯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U型板内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盲孔,且第一插杆的下端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一盲孔内,所述推杆的一端设有两个移动块,两个移动块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能稳定的将车辆一角抬起,从而方便更换车胎,并且能更好的对车辆进行固定,进而能避免车辆出现溜车的情况,能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提升换胎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包括第二U型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型板(21)内设有伸缩装置,所述第二U型板(21)的一侧设有升降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上设有第一U型板(15),所述第一U型板(15)内贯穿设有推杆(14),所述推杆(14)上设有第一通孔(17),所述第一通孔(17)内贯穿设有第一插杆(16),所述第一U型板(15)内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盲孔(18),且第一插杆(16)的下端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一盲孔(18)内,所述推杆(14)的一端设有两个移动块(1),两个移动块(1)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板(2),两个连接板(2)上共同设有第一螺杆(3),所述第一螺杆(3)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两个连接板(2)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一螺杆(3)的两端,其中一个移动块(1)固定在推杆(14)的一端。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包括第二U型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型板(21)内设有伸缩装置,所述第二U型板(21)的一侧设有升降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上设有第一U型板(15),所述第一U型板(15)内贯穿设有推杆(14),所述推杆(14)上设有第一通孔(17),所述第一通孔(17)内贯穿设有第一插杆(16),所述第一U型板(15)内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盲孔(18),且第一插杆(16)的下端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一盲孔(18)内,所述推杆(14)的一端设有两个移动块(1),两个移动块(1)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板(2),两个连接板(2)上共同设有第一螺杆(3),所述第一螺杆(3)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两个连接板(2)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一螺杆(3)的两端,其中一个移动块(1)固定在推杆(14)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贯穿设置在第二U型板(21)上的推板(20),所述推板(20)上设有第二通孔(22),所述第二通孔(22)内贯穿设有第二插杆(19),所述第二U型板(21)内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盲孔(23),且第二插杆(19)的下端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二盲孔(23)内,所述第一U型板(15)的一侧固定在推板(20)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U型板(21)一侧的第二连接块(13),所述第二连接块(13)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杆(12),两个第二转动杆(12)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承载板(10),所述承载板(10)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9),两个第一转动杆(9)的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8),两个承载板(10)之间共同设有第二螺杆(11),所述第二螺杆(11)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两个承载板(10)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二螺杆(11)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8)的上端固定有安装块(5),所述安装块(5)的上端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安装有滚珠(4),所述滚珠(4)上安装有顶板(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5)焊接在第一连接块(8)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移动块(1)的相对一侧均倾斜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而汽车也作为一个国家拉动内需的动力之一,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随着汽车数量的越来越多,对于需要维修的车辆也同样越来越多,而拆卸车胎则是车辆维修中的重要一环,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使用千斤顶,将车辆顶起,从而便于更换车胎。
通过使用千斤顶能将车辆的一角顶起,从而方便更换车胎,但是这样也容易造成车辆抓地力不足,容易出现溜车的情况,有可能发生撞击事故,不利于安全快速的拆卸车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包括第二U型板,所述第二U型板内设有伸缩装置,所述第二U型板的一侧设有升降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上设有第一U型板,所述第一U型板内贯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U型板内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盲孔,且第一插杆的下端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一盲孔内,所述推杆的一端设有两个移动块,两个移动块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上共同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两个连接板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一螺杆的两端,其中一个移动块固定在推杆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贯穿设置在第二U型板上的推板,所述推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插杆,所述第二U型板内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盲孔,且第二插杆的下端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二盲孔内,所述第一U型板的一侧固定在推板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U型板一侧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杆,两个第二转动杆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两个第一转动杆的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两个承载板之间共同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两个承载板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二螺杆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端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滚珠,所述滚珠上安装有顶板。
优选地,所述安装块焊接在第一连接块的上端。
优选地,两个移动块的相对一侧均倾斜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螺杆、连接板和伸缩装置的配合,方便调节两个移动块的位置和两个移动块之间的间距,解决了更换车胎时,容易溜车的问题,达到了能稳定更换车胎的目的,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从而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2、通过升降装置、顶板和滚珠之间的配合,能快速抬起车辆的一角,从而方便拆卸和更换车胎,并且能很好的适应车辆倾斜的情况,有助于保护车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稳定的将车辆一角抬起,从而方便更换车胎,并且能更好的对车辆进行固定,进而能避免车辆出现溜车的情况,能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提升换胎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的第二U型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块、2连接板、3第一螺杆、4滚珠、5安装块、6顶板、7凹槽、8第一连接块、9第一转动杆、10承载板、11第二螺杆、12第二转动杆、13第二连接块、14推杆、15第一U型板、16第一插杆、17第一通孔、18第一盲孔、19第二插杆、20推板、21第二U型板、22第二通孔、23第二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汽车更换轮胎用防溜车装置,包括第二U型板21,第二U型板21内设有伸缩装置,方便移动,第二U型板21的一侧设有升降装置,方便将汽车需要更换轮胎所在的一角抬起;伸缩装置上设有第一U型板15,第一U型板15内贯穿设有推杆14,推杆14上设有第一通孔17,第一通孔17内贯穿设有第一插杆16,第一U型板15内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盲孔18,且第一插杆16的下端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一盲孔18内,推杆14能沿第一U型板15的方向移动,第一插杆16能有效固定推杆14移出的距离,从而方便更好的进行固定;推杆14的一端设有两个移动块1,两个移动块1的相对一侧均倾斜设置,两个移动块1能卡紧轮胎的两侧,从而能提升车身的牢固性,能有效避免溜车,两个移动块1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板2,两个连接板2上共同设有第一螺杆3,第一螺杆3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两个连接板2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一螺杆3的两端,其中一个移动块1固定在推杆14的一端,正向或反向转动第一螺杆3,从而能调节两个移动块1之间的距离,进而能更好卡紧轮胎。
本实用新型中,伸缩装置包括贯穿设置在第二U型板21上的推板20,推板20上设有第二通孔22,第二通孔22内贯穿设有第二插杆19,第二U型板21内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盲孔23,且第二插杆19的下端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二盲孔23内,第一U型板15的一侧固定在推板20的一端,推板20能沿第二U型板21的方向移动,第二插杆19能进行固定,从而方便第二U型板21移出的距离,能很好的适应不同车辆的宽度,进而能提升车身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U型板21一侧的第二连接块13,第二连接块13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杆12,两个第二转动杆12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承载板10,承载板10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9,两个第一转动杆9的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8,两个承载板10之间共同设有第二螺杆11,第二螺杆11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两个承载板10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二螺杆11的两端,将第二连接块13抵触地面,放置到需要更换车胎的位置,正向转动第二螺杆11,从而能带动两个承载板10相对移动,从而能使第一转动杆9和第二转动杆12转动,从而能推动第一连接块8上升,反向转动第二螺杆11,则能使第一连接块8下降。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块8的上端固定有安装块5,安装块5的上端设有凹槽7,凹槽7内安装有滚珠4,滚珠4上安装有顶板6,安装块5焊接在第一连接块8的上端,顶板6抵触车辆抵触,滚珠4能在顶起车辆一角的同时更好的适应车辆倾斜的情况,能将车辆一角顶起。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第二连接块13抵触地面,放置到需要更换车胎的位置,正向转动第二螺杆11,从而能带动两个承载板10相对移动,从而能使第一转动杆9和第二转动杆12转动,从而能推动第一连接块8上升,顶板6抵触车辆抵触,滚珠4能在顶起车辆一角的同时更好的适应车辆倾斜的情况,能将车辆一角顶起,同时移动推杆14,从而使两个移动块1和对应的车胎平齐,插入第一插杆16,进行固定,再次移动推板20,从而使两个移动块1抵触地面移动,使对应的车胎位于两移动块1之间,插入第二插杆19进行固定,正向转动第一螺杆3,两个移动块1相对移动,能卡紧轮胎,提升稳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0365.0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757069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60T3/00
专利分类号:B60T3/00
范畴分类:申请人:莆田市城厢区诺林贸易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莆田市城厢区诺林贸易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荔园西路328号230室
发明人:鞠铭
第一发明人:鞠铭
当前权利人:莆田市城厢区诺林贸易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