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元论文_周睿,李谋,邱敬文,欧阳思慧,潘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组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组,合金,稀土,金属,晶形,铜模,碳化物。

多组元论文文献综述

周睿,李谋,邱敬文,欧阳思慧,潘迪[1](2019)在《Al和Sc元素对FeCoNi多组元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Al和Sc元素的添加对FeCoNi多组元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强化机制。结果表明,在FeCoNi多组元合金中添加少量的Al元素,合金仍能保持FCC单相结构;随着Al元素含量的增加,多组元合金的屈服强度呈线性提高,其强化机制以固溶强化为主。另外,在(FeCoNi)_(1-x)Al_x多组元合金中引入Sc元素能够诱导合金内形成新相;添加微量的Sc元素能够有效提高低Al含量(FeCoNi)_(1-x)Al_x多组元合金的屈服强度,并能改善高Al含量(FeCoNi)_(1-x)Al_x多组元合金的压缩塑性。(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10期)

谭素玲,孙双双,乔翠娅,孙继平,李鹏旭[2](2019)在《新型多组元超细铁基触媒在自锐金刚石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气联合雾化工艺生产多组元铁基细粒度金刚石触媒,通过控制触媒氧化物杂质种类及含量来改善金刚石合成时其生长界面的金属包膜质量,进而提高金刚石的合成质量。通过调控合成工艺,为金刚石生长创造稳定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促进金刚石二维层状生长,提高金刚石的阶梯状微破碎自锐能力。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扫描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分析用常规FeNi30触媒与新型触媒合成的金刚石的质量及结晶生长特点。结果表明:采用新型触媒合成的金刚石自锐性提高,用其制备的水泥锯片、绳锯的锋利度较以往同类型金刚石工具的锋利度提高15%以上,工具的连续工作平稳性也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王艳晶,李昊,徐再东,胡秋野,杨文峰[3](2019)在《Cr、V对多组元Ti-Al合金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向Ti-44Al-4Nb-1Mo-0.1B合金分别添加Cr、V,研究合金化元素和热处理对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Ti-44Al-4Nb-1Mo-0.1B合金铸态组织由(α_2+γ)片层团、钼化物和B_2相构成;加入Cr或V后,形成Cr B相和Ti_(0.925)V_(0.075)相,片层组织得到细化;随着Cr或V的增多,B2相也增多,细化程度增强。热处理后Ti-44Al-4Nb-1Mo-0.1B合金为双态组织,Ti-44Al-4Nb-1Mo-0.1B-1Cr合金为全片层组织,Ti-44Al-4Nb-1Mo-0.1B-1V合金为近片层组织。Cr对α相转变温度的降低程度强于V。(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李蕊轩,王哲,郭占成,Peter,K.Liaw,张涛[4](2019)在《超重力场下Al-Li-Mg-Zn-Cu多组元合金的梯度结构(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梯度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其性能可以加速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新成分材料.本文提出一种新方法来制备梯度多组元合金Al-Li-Mg-Zn-Cu——超重力法(即离心).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和系统的表征,我们发现超重力处理后出现了梯度组织结构和硬度值.沿着超重力方向,合金的组织结构从大块金属间化合物转化为共晶结构,同时铝的氧化物也在离心中被打碎并沿着这一方向梯度分布.实验结果表示,通过短时间离心的超重力方法有望提升合金综合性能并加快高性能多组元合金的开发.(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05期)

张金龙,蔡涛涛,陶世平,谢辉,马莹[5](2018)在《多向压缩对超细晶多组元铜合金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向压缩技术对多组元铜合金进行了大塑性变形,通过OM、SEM研究了合金组织演变,利用显微硬度仪分析了合金的硬度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室温多向压缩,多组元铜合金晶粒内部出现大量的滑移带,相互交割,晶粒明显细化,200次压缩后,形成了平均晶粒尺寸处于亚微米级的超细晶组织;合金的硬度随着压缩道次增加而增加,初期增加明显,50道次后变得缓慢,200次压缩后硬度值达到初始状态的2倍。(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19期)

朱满,陶鹏,法阳,姚丽娟,坚增运[6](2018)在《Fe_(52-x)Co_(14)Nb_4Mo_3Ni_5B_(22)Cr_x多组元块体非晶合金的热学和软磁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Fe_(52-x)Co_(14)Nb_4Mo_3Ni_5B_(22)Cr_x(x=0, 2, 3, 4; at.%)多组元块体非晶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探究了Cr含量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软磁性能的影响。DSC曲线表明,合金经历2次晶化过程,Cr含量增加使得合金成分接近深共晶点。随着Cr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过冷液相区ΔTx由36 K增加到51 K,晶化起始温度Tx1由842 K增加至872 K。VSM结果表明,Fe_(52-x)Co_(14)Nb_4Mo_3Ni_5B_(22)Cr_x非晶合金其饱和磁感应强度Ms随着Cr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制备得到的多组元块体非晶合金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和优异软磁性能,适合于作为一款优异的磁性元器件材料使用。(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8年10期)

解萍,郭超,辛文彬,邓永春,姜银举[7](2019)在《高稀土含量多组元熔渣结晶析出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附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S)分析了65%(质量分数,下同)La_2O_3-16%SiO2-8%Al_2O_3-4%B2O3-7%FeO和50%La_2O_3-25%SiO2-25%FeO两种高稀土含量多组元渣系的结晶析出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渣在不同淬火温度下均析出单一物相,分别为六方晶系的La9. 31(Si1. 04O4)6O2和单斜晶系的La2Si2O7相,两种析出相的尺寸和析出数量在各渣系中随着淬火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此外,前渣不同淬火温度下玻璃相中的La含量高达~60%,而后渣玻璃相中La含量为18. 84%~42. 49%。(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9年01期)

钟学成[8](2018)在《基于熵效应多组元不锈钢的研制探索和组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高熵效应,探索研究了真空电弧炉熔炼新型多组元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各成分系列中元素摩尔添加含量如下:(1)含Co元素的Fex Cr13Cu3(Co Ni Mn Mo)(84-x)系,铁含量x设定为35 at.%,50 at.%和65 at.%;(2)低成本无Co元素的Fex Cr13Cu3(Ni Mn Mo)(84-x)系,铁含量x设定为35 at.%,50 at.%和65 at.%;(3)添加Al、Ti元素的Fe65Crx Cuy(Co Ni Mn Mo Al Ti)(35-x-y)系列,该成分具有显着时效硬化效应。为了研究Cr和Cu含量的影响,分别设定x为13 at.%和18 at.%,y为3 at.%和5 at.%。实验结果表明:含Co成分Fex Cr13Cu3(Co Ni Mn Mo)(84-x)系列中当Fe含量为35at.%和50at.%时,凝固相结构为FCC固溶体和Fe2Mo金属间化合物。随着铁含量增加,Fe2Mo析出量明显减少且硬度下降,当Fe含量达到65at.%时相结构转变为单一的FCC固溶体,Fe2Mo相完全消失,组织中成分偏析减小,硬度降至182HV。在1mol/L 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研究显示,铁含量增加导致合金耐蚀性能降低,但含铁65 at.%的Fe65Cr13Co4.75Mn4.75Mo4.75Ni4.75Cu3成分耐蚀性能仍然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典型Cr-Ni系奥氏体不锈钢00Cr19Ni14Mn2耐蚀性能接近。无Co成分Fex Cr13Cu3(Ni Mn Mo)(84-x)系列中当Fe含量为35at.%和50at.%时,凝固相仍然为FCC固溶体和Fe2Mo金属间化合物。但与含Co不锈钢系列中对应成分相比,去除Co元素之后各合金中成分偏析更加严重,Fe2Mo含量明显增多且不利于耐蚀性能。当Fe含量为65at.%时Fe2Mo相完全消失,相结构转变为FCC+BCC两相固溶体。添加Al、Ti元素的Fe65Crx Cuy(Co Ni Mn Mo Al Ti)(35-x-y)成分系列凝固组织均为单一bcc相结构的等轴晶,且具有显着的时效硬化效果。Fe65Cr13Cu3Co3.1Ni3.1Mn3.1Mo3.1Al3.1Ti3.1成分凝固硬度为476HV,500℃最大时效硬度达到584HV,明显高于传统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400~500HV的最大时效硬度,且在H2SO4溶液中耐蚀性明显优于购买的商业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该成分中添加C元素含量的提高,合金的时效硬度增加但耐蚀性变差;Cu含量从3 at.%增加至5 at.%,合金耐蚀性显着性下降;Cr含量从13 at.%增加至18 at.%,Fe60Cr18Co3.1Ni3.1Mn3.1Mo3.1Cu3Al3.1Ti3.1在所有研制成分中具有最佳的耐蚀性能,且时效硬度可高达到630HV。本文探索性研制结果表明:虽然多组元不锈钢成分设计复杂,但当铁含量接近65 at.%时并不会造成凝固组织形成大量复杂金属间化合物和严重成分偏析。不同成分多组元不锈钢可具有单相奥氏体不锈钢结构,双相不锈钢fcc+bcc两相结构和具有显着时效硬化效应的沉淀硬化不锈钢简单bcc固溶体结构。相结构变化导致不同成分合金硬度发生相应变化。同时,部分成分耐蚀性可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Ni-Cr奥氏体不锈钢相媲美。特别是含Al、Ti的Fe60Cr18Co3.1Ni3.1Mn3.1Mo3.1Cu3Al3.1Ti3.1沉淀硬化不锈钢时效硬度和耐蚀性能均远高于传统的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表明多组元不锈钢的探索研制具有一定意义并值得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8-06-12)

陶则旭,从善海,彭家健,王晓峰[9](2018)在《多组元硬质相增强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的组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o、FeB和Fe等为原料,添加不同含量的WC、NbC、TiC多组元硬质相结合真空液相烧结工艺制备了Mo_2FeB_2基金属陶瓷。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检测和耐磨实验,研究了多组元硬质相对试样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组元硬质相起细化组织和弥散强化的作用,因而提高了金属陶瓷的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当WC、NbC、Ti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4%和5%时,试样的硬度最高,耐磨性最好。(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8年03期)

刘焕超[10](2018)在《多组元改性铜基电接触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触头作为电器开关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开关运行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低压电器中的电接触材料大部分都是由银的复合材料加工而成。但是银非常稀缺且价格昂贵这导致其在使用上受到许多限制。由于铜基电接触材料有较好的导电性,并且材料的成本较低,所以用其代替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铜作为电接触材料使用时,容易被氧化形成不导电的氧化膜且电弧侵蚀和熔焊倾向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触头材料性能的稳定性。本文针对铜基电接触材料容易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由于电触头材料在实际应用时对性能要求多样,一种金属单质材料不能同时满足应用要求,通常把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组合在一起,制成复合材料。所以,本论文尝试添加不同组元通过材料成分设计,发挥各添加组元之间的优势,以提升材料的综合性能。论文首先对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纳米碳粉叁种性能优异的纳米碳材料对铜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正交分析实验研究纳米碳的种类、添加量以及球磨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度随纳米碳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电导率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电导率随球磨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性能较优的纳米碳材料为石墨烯,球磨时间确定为4h。随后论文对石墨烯增强铜基电触头材料进行了探讨。由于石墨烯比表面积大,表面活化能高,容易团聚,与铜基体相容性差。所以本文通过对石墨烯进行表面镀银处理,以增强石墨烯与铜基电接触材料的浸润性,同时对铜粉进行化学镀银处理以提高其抗氧性并探究不同含银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经过粗化、敏化、活化等镀前预处理以及化学镀过程,在石墨烯表面成功镀上了一层金属银。实验中采用两种方法对铜粉表面进行化学镀银。结果显示,经过敏化、活化预处理过试样的镀银效果明显优于在铜粉表面直接进行化学镀的试样。最后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铜基电接触材料,结果显示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两组试样的相对密度和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电导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对比触头材料各方面性能,镀银处理试样均优于未处理试样;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综合分析,当镀银石墨烯添加量为0.2wt.%时性能最佳,此时的相对密度、硬度、氧化增重和IACS分别为90%,53.4HB,1.6mg/cm~2和76.2%IACS。为提高触头材料的力学性能、抗电弧侵蚀及熔焊性能,实验研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ZnO、SnO_2)随镀银铜粉含银量不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随银含量的增加,试样的致密度和硬度先增加后减小,而电导率逐渐下降。MeO的加入可大幅降低铜基材料的摩擦系数,使材料的耐摩擦磨损能力显着提高,其中添加SnO_2试样的耐摩擦性能优于添加ZnO的试样。添加MeO可有效提高材料的抗电弧侵蚀能力,两组试样之间的抗电弧侵蚀能力相差不大,但相比纯铜试样效果提升显着。当触头在相互接触时会产生接触电弧,电弧会使试样的表面瞬间升温,在触头接触的区域熔化形成熔池。由于SnO_2和ZnO颗粒在基体中弥散分布,使得熔池的粘度增加,从而使金属液滴在粘性力的作用下飞溅减少,可显着提高材料的抗电弧侵蚀能力。综合分析可知,确定银含量为3wt.%的镀银铜粉,且添加SnO_2试样的性能最优。通过添加稀土元素(Pr、Nd、Sm)以改善铜的抗氧化性并研究不同稀土及含量对铜基电接触材料性能的影响。在金属铜中添加稀土,可以使材料的氧化增重大幅度下降,下将幅度为24.4%,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抗氧化能力。这主要得益于稀土活泼的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固溶以及在铜表面形成一层结构致密且连续的氧化物层,阻碍了铜离子和氧穿越氧化层的扩散过程,从而降低了铜基触头材料的氧化速率。材料的抗氧化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添加Nd、Pr、Sm的试样。稀土元素能细化晶粒,随稀土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硬度逐渐增加,摩擦系数逐渐降低,显着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但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试样电导率呈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多组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水–气联合雾化工艺生产多组元铁基细粒度金刚石触媒,通过控制触媒氧化物杂质种类及含量来改善金刚石合成时其生长界面的金属包膜质量,进而提高金刚石的合成质量。通过调控合成工艺,为金刚石生长创造稳定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促进金刚石二维层状生长,提高金刚石的阶梯状微破碎自锐能力。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扫描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分析用常规FeNi30触媒与新型触媒合成的金刚石的质量及结晶生长特点。结果表明:采用新型触媒合成的金刚石自锐性提高,用其制备的水泥锯片、绳锯的锋利度较以往同类型金刚石工具的锋利度提高15%以上,工具的连续工作平稳性也显着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组元论文参考文献

[1].周睿,李谋,邱敬文,欧阳思慧,潘迪.Al和Sc元素对FeCoNi多组元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2].谭素玲,孙双双,乔翠娅,孙继平,李鹏旭.新型多组元超细铁基触媒在自锐金刚石合成中的应用[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3].王艳晶,李昊,徐再东,胡秋野,杨文峰.Cr、V对多组元Ti-Al合金组织的影响[J].铸造技术.2019

[4].李蕊轩,王哲,郭占成,Peter,K.Liaw,张涛.超重力场下Al-Li-Mg-Zn-Cu多组元合金的梯度结构(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5].张金龙,蔡涛涛,陶世平,谢辉,马莹.多向压缩对超细晶多组元铜合金组织和硬度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

[6].朱满,陶鹏,法阳,姚丽娟,坚增运.Fe_(52-x)Co_(14)Nb_4Mo_3Ni_5B_(22)Cr_x多组元块体非晶合金的热学和软磁性能[J].铸造.2018

[7].解萍,郭超,辛文彬,邓永春,姜银举.高稀土含量多组元熔渣结晶析出规律研究[J].稀土.2019

[8].钟学成.基于熵效应多组元不锈钢的研制探索和组织性能[D].安徽工业大学.2018

[9].陶则旭,从善海,彭家健,王晓峰.多组元硬质相增强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的组织和性能研究[J].粉末冶金工业.2018

[10].刘焕超.多组元改性铜基电接触复合材料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外界气压对浸渗速率的影响(a)气孔在浸渗初期及(b)随着浸渗...(a)BFO外延薄膜结构随着面内应力大小...等原子比多主元高熵合金的XRD图:(a)块...表达CD49d,AECs不表达CD49d前叁个因子散点图

标签:;  ;  ;  ;  ;  ;  ;  

多组元论文_周睿,李谋,邱敬文,欧阳思慧,潘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