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大夼镇农村经济管理站山东莱阳265226)
摘要: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是国家之本,农业发展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2004年至2017年又连续十四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7年1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点名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发展模式。这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度。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经济;现状;途径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与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息息相关,那么在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又该往何处去?新时代下,农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农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职业化农民势在必行,农业的品牌化产品化发展趋势越发鲜明,农业产业价值不断提升。
一、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其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农业经济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这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就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来看,相关的基础设施相对还不完善,有一部分地区的基础设备较为落后、传统,已经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压力。同时由于设备的时间相对较长,这也就导致设备自身老化、功能相对较差、并且存在年久失修的影响对季节的变化以及其他外力因素的没有抵抗力,这一系列的因素也就表明了传统的基础设备无法达到现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现在的农业进行生产的方式相对较为落后,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抑制的作用。虽然有一部分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但是还有很多的地区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技术的含量相对较低,没有达到机械化的标准,并且一部分的地区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还是用人工进行生产的方式,通过劳动力进行生产,这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标准化的水平。这也就严重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三)劳动力素质相对较差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转换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的人口相对较占有的比重也就相对较大,这也就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农村的劳动力进行解决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是我国的市场对农村剩余劳动的供过于求,也有的地区出现了用工短缺。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低,业技的水也较差,这也就导致其工作的问题难以进行解决。
二、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现代农业观念
观念和理念至关重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行动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来引导,新的理念导致新的行动。党的十九大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对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由此可做思考:应该怎样认识现代农业,怎样认识农业,怎样认识农产品?现代农业应该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物质装备、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等武装起来,是引领世界潮流的农业,也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现代农业的特征可概括为三点:1.市场化。不是市场化不是现代农业。市场化就是合作双赢,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2.产业化。产业化就是合舟共济,不是同舟共济。3.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可持续的农业,不懂农业,也不可能搞好农业。
(二)农产品品牌化营销
2016中央一号文件对“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以及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作出了重要部署。将无标准、无品牌、无商标、轻包装、难追溯的传统农产品,转变为在现代科技装备下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信息化追溯、电商化销售,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品牌是产品质量与企业信誉的保证,是观察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风向标,一定要打造百年老店的意识和自觉,持续强化经营者的自我约束。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拓宽农村的资源,方向是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农垦改革、承包地三权分置、构建政策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文件措施的落地,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确保明年以前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为第二轮承包期延长三十年奠定深厚基础。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多途径、多方面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完善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四)促进农民职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经营制度、乡村治理制度日益改革,农民身份的制度性固化逐步消解,农民的职业化进程得以缓慢起步。职业农民逐步脱离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状态下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转而构建现代化、产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方式。2017年初农业部印发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总量超过2000万人,务农农民职业化程度明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总体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显著改善。
(五)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为乡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中国有着较为广袤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县域及乡镇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经济的支撑性较弱,农民经营的科技水平相对不足,使得县域及乡镇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动力不足、人口外流严重、安置能力缺乏等问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及新型城镇化总体背景下,新农业发展理念是促进农村稳定发展、增强农业经济的带动性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之,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贯彻十九大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乡村产业的重心为重点,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抓重点、补弱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幸艳云.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246.
[2]袁春亭.新形势下发展山东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探索[J].农民致富之友,2019(09):234.
[3]侯朝炜.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9(04):114-115+117.
[4]刘琳.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有效途径[J].吉林农业,2018(24):48.
[5]杨丽鑫.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商讯,2018(19):105.